叶益武
5月1日,《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施行,《条例》要求“网络论坛实行实名制”,并且“严禁恶意评论”,同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条例》引起了国内多个主流网站网民的强烈反应。笔者在《新华网讨坛》看到,至5月4日8:00点,回复已达499篇,点击率已达13347人次。
绝大多数网民对杭州“实名制”做法呈“一边倒”批评,帖子中充满着网民质疑、反对、批判和讽刺的声音。通过对帖子的分析,可以看出,网民反对的原因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认为上网“实名制”有限制公民言论自由的嫌疑。就有网民质疑:上网发帖子和评论必须用实名的规定,有限制公民言论自由的嫌疑,同时也有怕网民说话的嫌疑。
第二,认为区分上网评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问题难以解决。正如网民提出:评论怎么分善意和恶意,谁来评价?如针对当地政府的评论,是否批评就是恶意,表扬就是善意?
第三,反感国家机关动不动就限制公众某项行为的做法。有网民就直指:这是幼稚之举。
第四,认为不应改变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的正常规则。网民“xujazsen”就评论说:这些年来,通过网络自由发表言论,起到了唯一的真正舆论监督作用,可谓当前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剂良药。良药也有副作用,当然也有出格的地方,但实施多年来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为什么要改变规则呢?
第五,认为国家机关要遵循网络的本来规律和特性。一位名为“200891”的网民说:多数情况下,网络不需要实行实名制,这就是网络的一个亮点和特色。如果不尊重实事求是规律,人为地“阉割”事物的本来特性,看似“宫廷太监”多了,听话规矩的人多了,实际上,社会就会逐渐变得不适合真理的生长了!
第六,认为上网“实名制”条件还不成熟。实行“实名制”,网民注册信息由谁来保管,网民隐私如何保障?实行“实名制”,通过网络评论和举报的网民容易受到打击、报复,谁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又有谁甘愿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批评国家机关和官员,揭露腐败现象和不法行为呢?这是“实名制”遭网民群起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帖子中只有极少数网民赞同杭州“实名制”做法。如网民“滑力加”指出:用实名上网,发表评论也好,举报也好,能够反映一名网民对自己行为的负责精神。
杭州“网络论坛实行实名制”做法开创国内先例。应当说杭州制定此条例的出发点是好的。一直以来,网络以其开放性深受大众欢迎,网民在现实世界不敢说或不方便说的,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华南虎事件”和“躲猫猫”等事件就充实显示了网络的力量,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社会现象被网络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及时处理。
当然,网络为现代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难免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部分网民素质不高,随意传播不良信息,侵害了他人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稳定。杭州市出台此条例就是本着“有利于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的出发点。
但也正是因为杭州“网络论坛实行实名制”做法开创国内先例,一石必将激起千层浪。众多网民的反映说明,“网络论坛实名制”举措的出台,还需要反思有否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看来,一个地方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及实施,不是件轻易和容易的事,特别是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更要事先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这样出台的法规和政策执行起来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否则,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成效将大打折扣,说不定还会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