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芹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指导高校中的少数民族
大学生充分就业,合理就业,乃至勇于创业,已成为各高校谋求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的一项关键工作。
一、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内地等发达地区,社会为毕业生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能满足需要。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离市场竞争的要求仍有差距。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机会,往往具有朴实、勤劳、能吃苦等特点,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优势和长处。但是客观地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大多不具有优势。一方面,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与城镇的同龄人相比,部分走进大学校园的少数民族同学自进校那天起,就在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且在日后竞争中始终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差距。另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保留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教育体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具有竞争的优势。再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完成学业,他们需要国家社会的帮助,需要助学贷款,需要勤工助学,他们承受着非贫困学生无法想象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很难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
3.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是阻碍其顺利就业的另一因素。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些来自边远地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单一、比较传统。
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是一种现象,而解决就业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教育及管理过程的改革和创新。
1.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是当前形势下落实民族政策的新举措。竞争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新途径。
首先,要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个人进步的动力;竞争机制已被引入到各行各业,在竞争中求发展、求创新,已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都处在竞争的环境当中,大学生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走向社会,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成才的决心。提高竞争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竞争的大潮中磨练自己,迎接社会的挑战。
其次,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适应竞争的心理素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同时,竞争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以便圆满完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任务。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它对人的行为起着驱动和制约的作用,直接影响行为的效率。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智力开发、能力形成和身体健康的基础。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已成为新时期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思想比较保守,学习定位较低,在活动中缺乏奋勇争先的精神。因此,教育者尤其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竞争的观念和参与的信心,用竞争的心态去克服由于文化教育、家庭生活背景、性格特征等造成的消极心理。
再次,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竞争实力。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所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实力要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两方面着手。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辅导,引导他们勤奋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
最后,建设学校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学校文化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创造性特点,形成了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良好环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应作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文化建设要突出民族特色,将民族内容融入其中,展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以及与汉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比如,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歌善舞、善于体育竞技的特点,开展各种体育竞赛和文艺活动。同时,学校文化还应该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突出他们的创新表现和特殊才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的满足,培养他们竞争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优良的品质。
2.政府要加大责任,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相应政策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工程”,单靠地方政府无法实现,中央政府责无旁贷。中央政府的责任在于确定大政方针,加强立法执法,明确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动员全国力量,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经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抓紧时间研究制定《妇女就业法》和《就业歧视法》等法律文件。
其次,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统一、开放、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东部和全国就业提供便捷通道;健全合作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方式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再次,要设立专门机构,拨出专项资金,专门研究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中央国家机关、中央直属单位(如安全、公安、海关等单位)和内地政府机构都要积极接收西部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要坚持办好内地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班,逐步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人事部等部委在全国建立大学毕业生见习基地的过程中,要实施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东部见习计划,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支持,多选送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发达地区见习。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协调,加大投入,采取切实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最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少数民族地区要调整经济发展观,从追求以高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劳动保障部门和人事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统一开放的劳动体系的形成。两大部门各自有职能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应协调好部门利益,将各自承担的职能进行整合,贯通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打造一个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要增加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劳动保障部门要在用好资金、建立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高效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