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体发展的作文评价方式初探

2009-07-22 10:12邓艳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作文

邓艳琴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评价问题一直是作文教学不断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思想,这种“生本思想”要求改革传统的作文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写作的过程,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发展,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中学作文评价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价意识与手段还停留在应付考试与测验的成绩等级的评价上,把作文评价当做挑选和甄别的手段,过分重视作文文本的评价,忽略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教师一手包办作文评价,最终使作文评价违反学生作文学习的规律,造成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审视、评价学生的作文。这样的评价直接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最终阻碍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关注主体发展的作文评价策略

1变革传统,提升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趋于深入的今天,作文评价也应该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及探究功能。使导向功能、鉴定功能与前三种功能有机统一,从而突出作文评价功能的人性化的一面。例如,笔者在作文量化评分中。给出基本分和鼓励分,只要学生的作文在语言、立意、构思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就在基本分的基础上再给予鼓励分,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淡化文本,关注学生

作文评价也应提倡“绿色评价”。作文文本的批改是作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传统的作文评价专注作文文本的评价,而忽略对文本形成的评价,因而,许多教师误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算是对学生负责。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作文文本的批改,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文本的创造者——学生。

学生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都比较少,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换位思考,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学生的跟光观察生活,不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语言。笔者始终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从单一化评价的窠臼中跳出来。正视不同质量的作文文本,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着重分析文本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文进行有效鼓励,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突破传统,多元评价

作文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这三种方式。

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主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作文评价所采用的往往是教师的评语加分数的方式,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无法参与评价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利的。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自评时,先帮助他们回忆写作要求,然后要求他们读三遍作文,第一遍是默读,看有没有漏字、错字和病句,第二遍是对照写作要求再次默读,看看自己的构思、立意和选材是否符合要求,第三遍要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经过思考,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自己的进步之处和努力方向。

学生互评打破了师生单向的封闭的交流形式,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评定氛围,改变了教师包办作文评价的传统做法。给学生一个换位思考的作文评价空间,使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距,从而明确自己作文训练的努力方向。通过互评还能互相积累素材,产生大量的写作语言,而且把修改和评价他人文章的技能迁移到对自己文章的修改与评价上,使得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师生互评触发了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师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学生在评价中得到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且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呼唤作文评价的新方式,为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作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