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考生
在拥挤的街道上。我和阿姨走着走着,意外地遇见了曾是阿姨学生的小黄。
小黄仍是阿姨印象中的那副模样。清瘦的个子,笨拙的身材,辫子老扎得翘翘的。一双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但里面透露出的内容丝毫看不出一点聪慧的成分。阿姨任小黄班主任的时候,并不怎么重视她。小黄不仅长得难看,智商也比其他孩子要弱,勉强读到了小学的三年一期,她的家人似乎觉得她不是读书的料,就干脆让她回了家。听说小黄不再来学校后。阿姨在心里悄悄地舒了一口气,哎,终于走了一个伤脑筋的包袱!
然而此时,在这热闹的街道上,小黄刚巧也在穿梭。她好像是和家人来镇上买东西吧,两手提得满满的。就在阿姨无意间瞥见了她正、准备转移视线的时候,小黄也正好看见了她曾经的班主任。她深情呆板的脸上马上掠过了一丝羞涩,同时泛起了一丝喜色,然后,她像下意识地想起什么,急急忙忙地将一只手里提着的菩提送到阿姨的面前。声音嘹亮地说:“老师。我家里的,你拿去。”
阿姨有点猝不及防,又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婉拒。这时。旁边紧跟着的一个妇人有点不相信地问她:“你认识她吗?”“认识。她是,我读书时的班主任啊。”小黄又羞涩又自豪地认真回答。听到小黄这番大咧咧的话,阿姨的脸上突然发起热来,好像在小黄面前显得无地自容了。因为小黄的这句“她是我读书时的班主任啊”,阿姨十分地惭愧,她心里明白,她当时虽然是小黄的班主任,可是她对小黄并没有过一天的“好感”,而这句充满了真诚和自豪的话,竟从一个曾经让她头疼的学生嘴里说出来,于是成了时时刻刻鞭打阿姨心灵的鞭子。
从此,阿姨眼里的学生,再也不分好学生与坏学生了。阿姨说,只要是她的学生,她都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谁会想到,公平对待学生的那股动力,竟然是来自学生的一席平常的话语。
简评:写老师的文章千千万万,但像这样落笔的却极为罕见。文章用巧合法构思。设计了一个师生的偶遇。这不是一般的见面,是一位曾被冷落的学生与班主任的邂逅:而且这位不被看重的学生,竟然在旁人面前露出了看见班主任的喜悦与自豪,多么出人意料的情节,多么真挚动人的情感啊。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情节,让文章收束时的感受变得极为真切。另外,欲扬先抑的方法也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先说他外貌“看不出一点聪慧的成分”,说他小时“智商也比其他孩子要弱”,收束时,反而用学生的举动去触及老师的灵魂,并成为让老师改变工作方法的动力,文章的主题极为深刻而高远。
评荐老师: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