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枝
自从放射性被发现,特别是有核原子模型被提出后,人为改变原子核的欲望就逐渐活跃起来。1919年,卢瑟福使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粒子做“炮弹”,首先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28年,德国的科学家博特和他的学生贝克用放射性元素外产生的α粒子轰击铍核时,观察到铍核产生一种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他们把它称为“高能γ量子”,因为这些γ辐射的能量几乎是入射的α射线能量的10倍,并且不显电性。
博特和贝克的工作,引起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重视。1931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做了同样的实验,当然得到了同样的“射线”,他们观察到铍被α粒子轰击后产生的这种“射线”穿透能力确实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但他们也以为是γ射线。
1932年1月18日,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去轰击石蜡(含有大量的氢原子),竟能从石蜡里打出速度相当大的质子,而这个现象却是γ射线从未有过的。至此,约里奥·居里夫妇本应放弃这种“射线”是γ射线的看法,而提出它可能是一种新的东西。然而,他们又一次做了错误的理解,而且对这个新现象没有继续再探索,使得发现中子的重大成就从他们手中溜走,成为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
据说,约里奥后来一提到这件事就打自己的脑袋,责怪自己说:“我真笨呀!真笨呀!”原来卢瑟福曾到法国讲学,在报告中提到可能存在中子的问题,约里奥·居里夫妇没有去听那次报告,他们认为听人家讲不如自己做实验。由于他们忽视了从别人那里吸取思想成果,没有认识到学术交流对科学发现可能有重要作用,因而把已到手的果实丢掉。后来他们很后悔,不该错过去听卢瑟福讲演的机会。而查德威克经常和他的老师交流思想,有思想上的准备,终于通过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