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峰
思维本质特征的一种较好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人的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取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这一思维能力,就要训练学生改变惯性的单一思维形式,针对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题尽量采用顺向、逆向、横向、纵向的发散思路,从问题的各角度、各方面、各层次趋向灵活的思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解方程组
x+y+z=26 ⑴
x-y=1⑵
2x-y+z=18 ⑶
在讲解过程中首先要按照常规解法,即由⑵式得到x=1+y ⑷ 式,然后分别代入 ⑴式和⑶式得到关于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利用加减消元法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得到它的解。
但这道题让学生掌握这种解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题目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学生明确了常规解法后,我及时地提出要求让他们针对三个方程的特征和关系寻找灵活多样的解法,在我的启示下很快就有一名学生得到此题的另一种解法即:由.⑴+⑵的2x+z=27⑷式,将⑷时整式代入⑶式可得y=9,再代入⑵式和⑴式分别求出x和z,在他的这种解法的启发下,又有一名学生得到了此题的第三种解法即:有⑶得:(x-y)+(x+z)=18,而x-y=1,则x+y=17,再整式代入⑴式可得y=9,在二名学生得到二种巧妙的解法后,应及时给与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为下次的灵活用脑打下基础。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呢?我认为:首先,整个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是集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习题,以巧妙的解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再次,在师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围绕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而不是专门回答问题的“主体”。最后,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及时给与合理的解答。用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另外,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例题、习题。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选择至关重要。随堂练习一定要精挑细选,既要帮助学生将当堂只是完全消化又要尽可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把所学知识能力灵活运用。同时把大量时间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上来,在教师正确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求异,尽量把交流与成功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全体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通过问题的思考来训练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带着很多问题上课,又带着更多的问题下课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训练,这样的话数学课教起来,,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收稿日期: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