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会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微机课是信息技术课的前身,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技术课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定义上看上范畴较广的一个概念,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2.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由于信息是个翻译词,许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以致口语讲信息技术都显得很顺口,在信息技术的引言课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清信息及信息技术。在讲授这概念的时候,我首先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1)给出信息的通俗定义。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2)给出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可以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方面举几个例子。值得一提的是,讲这两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可以以科学定义而否定通俗定义,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两者只是应用场合不同。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为了进一步理解信息概念,应当考察信息的分类及各种特性,有关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特别要向学生讲清的是如下几点: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与高级信息;信息传递媒介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举例;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文字、图形、数字、声音、图像等;与信息有关的操作有: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要结合有关信息的操作深入讲解信息技术。
3.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每台机器都具备多媒体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建议主管教育部门或社会自愿投资者,建一些商业性的机房为学生们提供有偿上机服务,使部分学校共享。
4.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思考
4.1深刻领会“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贯彻的时侯,应当注意针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也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字处理软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可以任务就更容易设计,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等等。
4.2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
收稿日期: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