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毕业生

2009-07-21 10:06潘晓凌
党员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少华张军网店

潘晓凌

在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一个高职学生何以今年顶40个本科生,将来还会顶80个本科生?

赚到钱才是本事

除了那本烫金“优秀毕业生”证书,24岁的杨甫刚似乎很久没把自己和大学生的身份相联系了。尽管学校就挨着他的工作室,但他已经一年多没怎么上课;尽管天天做着市场营销,可他这门功课成绩才三十几分;尽管纸盒上的邮寄地址遍布全国,但作为一个双皇冠级别的淘宝网店老板(双皇冠意味着网店已获得两万以上买家的好评),他每天甚至很少下楼。

与他类似的校友在这片出租屋里有十余个。在毕业生求职的旺季,他们只是偶尔去下招聘现场,却也只是为了物色“勤奋、肯吃苦、善沟通”的手下。

杨甫刚已经雇用了6个手下,包括他的大学同班同学,还包括一个武汉大学毕业的男生,在高职毕业的老板兼高中同学面前,这个男生很少提及自己的名校出身。

尽管离开校园,但这并不妨碍月收入4万元的杨甫刚在义乌工商学院的符号化存在。

“今年就业形势尤其困难,一个杨甫刚就可以顶40个本科生,明年还会顶80个本科生。”发言者是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这位一直在琢磨高职学生新出路的校领导正是在杨甫刚身上找到了灵感。

贾少华打算批量生产“超级毕业生”——3年内,全校实现2000多名学生创业,这占全校总人数的1/4。

“样板工程”

在成为“样板工程”前,杨甫刚和身边的同学没多大区别——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参加了两次高考才勉强进入这所高职学校。

下岗的父亲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想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或单位,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杨甫刚认为父亲OUT(网络用语,过时的意思)了。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业生达50万》的悚人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亦掀起轩然大波,高学历不再必然意味着一份体面工作和精英身份。

杨甫刚想实现一个不一样的梦想。大一开学没多久,杨甫刚开始在校内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卖,遭致“竞争对手”——学校门卫的强烈不满,“大学生怎么能干这个?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的学生很多,在倡导创业前,义乌工商学院和其他的高职院校一样,教学与实践五五开,鼓励学生打工兼职。当时,还有几个在校学生开起了户外用品店、广告公司、婚庆公司等,但都不具备推广的可行性。大多数学生还是做些普通的兼职或家教,杨甫刚也仍在“厚着脸皮”捡瓶子。

2007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杨甫刚开始转做淘宝,售卖家居装饰品和化妆品。彼时,网络购物风靡一时,只有一台电脑、500块钱与具备吃苦品质的杨甫刚迅速上手。

8个月后,做到五颗钻(网店的信誉评级标准,越多越好)级别时,“不务正业”的杨甫刚突然受到副院长贾少华的隆重接待。“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面前的贾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更大的变化接踵而来。贾少华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提倡学生创业:“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

“亲,想买什么?”

将学生开店推向第一个高潮的是2008年3月份举行的校园淘宝大赛。学生只要有一个网店即可报名,半年后,评委将根据参赛者网店的信誉等级及交易额评奖。学校为矢志创业的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基地工作室,配备办公桌、宽带及仓库区,免费提供场地引进物流公司进驻。

报名学生竟达1200多名,这占了全校总人数的15%。比赛的赞助商之一就是业已毕业的学长何洪伟,他从200块钱起家做淘宝,如今身家已达数百万元。

工商管理系2007级学生张军正是从杨甫刚及何洪伟两位超级学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毅然开店,决意参赛。

后起的张军们事实上已过上了全职老板的生活。每天早上在基地工作室电脑前一直坐到晚上,淘宝旺旺(卖家与买家的聊天工具)的滴滴声此起彼伏,对任何一个前来咨询的买家——无论男女——他们都会热情地迎上:“亲,想买什么?”

大多数人还只能在宿舍开店,床下、桌上、书架上都塞满了货物,像个仓库一样。

朴素的商业技巧被纯熟地运用。学生们学会了统一进货,一来可压低进货价格,二来利于资金周转。他们已经可以老练地“忽悠”供货商——“斜对面那家答应给我1.8折,你这还敢喊2折?”

绝大多数人直到22点20分才离开工作室——宿舍10分钟后关门熄灯。更敬业者动辄要熬至凌晨两三点后才满足地睡去。

最低的运营成本、最充裕的时间,加上最青春无敌的精力,这些全天黏在电脑前的超级学生们拥有着众多社会票友性质的淘宝店主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创业的变化,不仅仅是学生们戒烟、讲礼貌,还包括戒电游、戒懒惰,变得有毅力、有诚信、有责任感、有合作精神。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时间上课、听歌、看电影、看新闻、看书了,他们只希望学校能多开点“即刻能派上用场的知识课”。

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梦想

雪峰楼大概是整座校园里密度最不均匀的建筑。一楼是一贯人气火爆的创业基地,而往上的教室,不上课时,尤其是周末,几乎空无一人。斜对面的图书馆里,平时也只稀稀落落地坐着十来个学生。

这样的校园让计算机系新生郑宇(化名)觉得有些“怪异”。这个喜欢看书的18岁男生平时喜欢泡图书馆,他打算毕业前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但这个伟大的目标在他跨出空荡荡的图书馆时便不知所措起来。走在校园的路上,随处可见拎着一大袋小商品,行色匆忙的创业同学,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要么好好学习,要么好好创业,不要无所事事。”“但这两种选择不是平等的,我想好好学习,但我感到孤独。”郑宇说。

2007级旅游系的周诗琪(化名)也有同感。这名典型的好学生,不仅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还进入了全省一个导游大赛的十佳,但聊起身边的创业明星,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检讨的味道:“我整天只知道读书,却总感到前途迷茫,我也想创业,但下不了决心,也没什么经验和本事……”

在周诗琪眼中,这些创业明星“高高在上”,学校开讲座时,他们总被安排到前面一二排位置就坐;评优秀毕业生时,不创业的学生要求每门成绩都达到优秀,但创业的学生只要全部通过即可;班级学习第一名拿的奖学金2000元,而淘宝竞赛的一等奖2万元,第二届更是提高到10万元……

有时,周诗琪也听到一些老师说出让她稍感欣慰的不同看法,“创业好固然是好学生,但加一个‘更字是没有必要的”,“人生的路很长,三年的大学时光很有限,不该拿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经营网店”。

“我该怎么让自己坚定起来呢?”在图书馆里,周诗琪烦躁地翻着一本六级英语模拟试题,“我也想拥有一个明确的未来。”

老板专业的未来

尽管张军没有在第一届淘宝大赛上获奖,但网店升为四钻的他可以入选学校新开设的创业学院了。这里是最临近诞生杨甫刚般超级毕业生的摇篮之地。

创业学院的门槛不低——实体创业的同学月收入达8000元,淘宝创业的同学达四颗钻以上。学院专门另设课程,学生可自行选修,以替代原专业的课程;网店升级到更高业绩,还可抵一定学分。订立这一新规时,贾少华有充分的依据——“杨甫刚当年考市场营销才三十几分,可谁敢说他不懂市场营销?”

曾有人问他,创业学院到底是个什么专业?贾少华哈哈大笑:“老板专业!”

每天,创业学院的张军不停地在两个角色之间转换——学生张军上英语、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程,参加各种期末考试,拿到大专毕业文凭;老板张军经营网店,并酝酿着梦想,在即将启动的第二届淘宝大赛中升级为一顶皇冠,争取10万元最高大奖。

和那些超级毕业生们一样,张军不打算找工作,毕业了继续做淘宝。他打开电脑,桌面是马云(淘宝所在阿里巴巴公司的CEO),“做到一顶皇冠,还有两顶,更高级别的还有金冠。”“金冠之后呢……凭那样的资本,做啥都行了。”

(邱宝珊荐自2009年3月19日《南方周末》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少华张军网店
余少华
The regulation of memory e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riven by bipolar pulse at atmospheric-pressure nitrogen
婚前与婚后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北村返乡开网店:卖的不只是“乡愁”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
CO2 Capture by Vacuum Swing Adsorption Using F200 and Sorbead WS as Protective Pre-lay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