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毅 王秋韵
从几乎被垄断的市场中找寻机遇
在匹克最新的一则广告中,一个长相普通、身材矮且胖的男孩在球场上这样说:“他们总是嘲笑我……但是,要想成功,就是要迈出第一步!”
这与匹克“I can play”的理念很吻合,也与匹克从亦步亦趋学耐克阿迪的“南方小厂”蜕变为登上NBA殿堂的“专业篮球国际品牌”发展轨迹颇有些异曲同工。
发布会开始后,笔者注意到,无论是央视名嘴主持人出场,还是漂亮模特展示匹克服装,许景南都只是低头摆弄手机或与旁边人耳语,但是当现场放映一段关于“匹克20年历程”的短片时,许景南却专注地从头看到了尾。
上世纪80年代初,许景南把目光投向鞋业,瞄上了当时耐克在泉州的鞋厂。可当许景南筹资把厂房建好后,耐克在泉州的工厂却搬走了。于是,许景南决定自己做鞋,匹克就此诞生。
随后的20年间,匹克耐住了太多寂寞。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中国企业成规模的很少,在很多行业都不具备国际级的技术水平,而发展成熟的外资企业迅速融入中国市场,占领了我国市场的很大份额。同时,外资企业运用强大的品牌宣传手段使得我国消费者认可他们的品牌,并使这种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根深蒂固。国内的运动鞋市场一度被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等外资品牌垄断,国产的双星、回力等运动鞋成为了“落伍”、“土气”的代名词。这个时候要想白手起家、打造自己的品牌,难度是可以想象的——不仅要恶补技术、管理、营销、推广,还要承受消费者初期的不理解、不认可。品牌成了制约包括匹克在内的很多国内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匹克?国产的吧?那质量肯定不行……穿上也不时髦啊……”90年代,甚至是几年前,这样的质疑都随处可闻。
当时,有外商想买匹克鞋却要求贴国外名牌鞋标签,这显然是要许景南“产鞋”却不“卖鞋”,等于还是为外国品牌打工。许景南坚持道:“不打我们自己的品牌,给个金山也不要。”
1991年,匹克发现了篮球鞋市场的机遇。许志华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篮球队没有真正的篮球鞋,运动员穿的都是胶底布鞋。匹克和八篮球队建立合作,开始生产现代意义的篮球鞋,布面柔软、轻巧结实。”当年八一队穿着匹克鞋勇夺冠军,其他队的球员开始在赛后打听这鞋的牌子。
随后,匹克的销售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天津百货大楼、中百上海第一商店、西安民主商场、成都人民商场等全国各大商场全面铺开。
“消费者不会买没有品牌的运动装”
匹克从90年代开始赞助中国篮球甲B联赛,赞助CBA联赛,这种坚持、执着塑造了匹克“中国篮球第一品牌”的地位。2004年底赞助了全明星赛之后,许志华开始认真规划匹克的发展前景,“我觉得国际市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去挖掘,匹克要走出去。”匹克启动国际化战略,制订了品牌专业化、产品系列化的发展目标。
许志华说:“现在的消费者不会购买没有品牌的运动装,即使遇到金融危机,消费者也只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廉些的二线品牌。因此,匹克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的升级。”
于是,匹克制定了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以及不断扩建终端市场的品牌升级策略。在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方面,匹克选择了与国际最顶尖的职业篮球联赛——NBA进行合作。
2005年12月,匹克斥资400万美元与姚明所效力的休斯敦火箭队签约两年,成为第一个闯入NBA赛场的中国运动品牌。2007年匹克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及NBA雄鹿队战略合作伙伴,随后签下了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防守最好的球员之的肖恩·巴蒂尔。2008年,匹克又成为NBA%球大篷车的官方合作伙伴。
2008年底,包括火箭队的三位悍将罗恩·阿泰斯特、迪肯贝·穆托姆博以及肖恩·巴蒂尔,达拉斯小牛队的超级巨星贾森·基德,以及洛杉矶湖人队少将萨沙·武贾西奇、丹佛掘金出色球星桑尼·维姆斯和克利夫兰骑士的达内尔·杰克逊在内的七大重量级球星全部被匹克招致麾下,成为其品牌的全球代言人。而此前,NBA顶级代言人几乎都被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外国品牌包揽。
相比较匹克的企业规模,仅下签约7位NBA著名球星这一项就已经能想见匹克是“下血本”了,而如同联想破釜沉舟重金押宝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一样,NBA良好的品牌美誉度也带给了匹克丰厚的回报——NBA极大地提升了匹克专业化篮球装备的品牌形象,全球代言人的使用大力地推进了匹克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专业化、国际化的鲜明烙印使匹克熠熠生辉。
目前,匹克在国际市场的销量已经达到总销量的20%,许志华认为这得益于和匹克签约的都是主流明星。匹克和NBA的深度合作使匹克产品打进了美国的主流市场,在巴蒂尔等球星的带动下,消费者逐渐认知并认可了匹克这一品牌。
“国际化”一词几乎成为了许景南和许志华接受采访时提及率最高的词汇,尤其是少帅许志华,“匹克就是要进军国际市场,一定要成为国际化的品牌”成了他标志性:的话语;而许景南也表示,中东、非洲都是匹克重点拓展的市场。
快速成长上市鼓声疾
如今,金融危机再次袭来,许景南并不畏惧,“我们基本上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反,我们还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匹克一方面积极招兵买马,一方面积极谋求香港上市。2008年,匹克的销售总额达18个亿,2008年的目标是30个亿。
这次匹克获得了来自红杉中国、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等私募基金投资机构共6000万美元的第三轮投资。红杉中国资本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表示,之所以逆市投资匹克公司,除了受到公司优异的盈利能力、快速成长性等方面的吸引外,所看重的就是匹克多年来坚持的专业化战略,以及对今后发展的预期。此外,三个投资方的代表均表示,匹克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品牌的坚持打动了他们,他们认可的,不仅是匹克的实力,还有匹克的胆识和勇气。
许志华表示,有调查显示,从2007年开始,匹克篮球鞋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越国外同行,达到中国市场第一。完成此轮融资后,匹克将在设计研发、人才引进、终端开拓、品牌推广、品牌跨越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拉升补给。而这意味着匹克将再次“华丽转身”——“2009年匹克将继续利用赛事营销拉开与同行业品牌的差距。在渠道领域,匹克公司也逐渐完成亚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主要国家市场的网络铺设;在国内,匹克在各大中城市拥有5100多个专卖店,以二三线城市为主要市场,逐步向级市场延伸。”许志华说。
匹克2007年就已经启动了上市计划,并在2008年12月18日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上市,但由于金融危机公司暂时调整了上市计划。如今,匹克已经在资本和市场两个舞台完成了香港上市的垫场演出。许志华透露,本次6000万美元融资,是公司在海外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