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
“芦苇笔真不耐用,为法老书写文件部用秃好几根啦!”——古埃及书记官的抱怨。
“蘸水钢笔真烦人,到哪儿都得揣着个墨水瓶l”——近代某二流作家的抱怨。
“自来水笔方便倒是方便,可它怎么老是堵塞呀!”——现代记者的抱怨。
大家都看到了,在笔这个工具上,西方人的要求真是层出不穷!他们就是不能像中国人那样,一杆毛笔用上千年……扯远了,回过头来继续。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使用自来水笔。这种笔其实就是现在的钢笔,但是当时的质量不是很好,经常出现墨水凝固堵塞笔尖之类的情况,尤其是它的墨水,总是不能很快干燥,表现差强人意。
记者对自来水笔的这些缺陷最敏感,他们需要揣着笔到处跑新闻,写一行字半天干不了,太耽误事儿了!于是,1936年,一个名叫拉迪斯洛·比罗的匈牙利记者决心改变这一切。
比罗经常去印刷厂,他发现印刷用的油墨干燥速度飞快,几乎刚印到纸上就干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比罗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他把一种干稠性油墨灌注进一根细管子里,并在管子的一端安装了一个金属的小滚珠。
这支笔的关键,就在于那个小滚珠。这个滚珠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卡在管子里动弹不得,就不能通过滚动带出墨水;小了,当然就卡不住,掉出来是小,墨水流出来才叫真麻烦!
比罗的圆珠笔不受环境影响,干净利落,可以在更多的材质上书写。虽然一开始卖得非常贵,但还是很快风行起来。圆珠笔能够在水中书写,也能在气压很低的高空书写(自来水笔会因为气压低而导致墨水流不出来),因此应用范围更广。二战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率先为飞行员配置了圆珠笔,以方便在高空做记录。
“偷工减料”造就成功
圆珠笔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哲学家说:没有曲折的经历,怎能造就经典?(哪个哲学家说的?我怎么不知道?)
早期的圆珠笔很快暴露出来一个缺陷,那就是书写次数多了,滚珠和管子的磨损比较严重,小球会掉下来。这下惨了,油墨流出来,弄得到处脏兮兮。这咋办?科学家、技术员们可给忙坏了。他们绞尽脑汁,寻找新材料,或者改进工艺,就为了能让这个小小的滚珠的寿命延长一些。但是,效果始终不明显,圆珠笔照样会漏油……
正当全世界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日本小老板横空出世了!他仔细研究了圆珠笔,发现大约书写2万个字,就会开始漏油。这位小老板突发奇想:既然如此,那我把圆珠笔里的油墨少放点,让一支笔写上一万多字就把油墨用完,它想漏也没得漏了呀!
于是,这种“偷工减料”的圆珠笔一直沿用到现在。有时候,创新就是这么简单,你说呢?
圆珠笔上太空
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圆珠笔的重要性一下子变得前所未有。
固然,宇航员在太空里可以用铅笔书写记录,但众所周知铅笔书写的字迹不能长久保留,因此不适合用来记录重要信息。
钢笔呢?还是算了吧,钢笔水在太空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不想看到飞船船舱里到处漂浮着蓝黑色的墨水水珠,最好还是别考虑钢笔了吧……
还得是圆珠笔呀!由于圆珠笔的原理是由滚珠带出油墨,因此即使在气压完全为零的外太空,只要给圆珠笔芯内加上一点点压力,再将笔芯的管口封好,这支笔就可以随意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