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中国的机会大于危险

2009-07-17 19:03
环球时报 2009-07-17
关键词:金融危机机会结构

刘利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这一结果好于预期,让人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了信心。在这次全球危机中,虽然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行业,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大,但这次危机在某种意义上也给中国一个很大的机会:中国躲过了一个日本式资产泡沫的风险,同时也有时间和动力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如果中国不能掌握这次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世界经济回升后,中国经济又可能会由于大量资本和贸易顺差而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快速飙升,人民币升值,从而进入一个由资产泡沫而造成的经济危机。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短期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就是 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相当有力,每年能带来5到6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同时,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银行系统的准备金率,还在13.5%-14%左右。如果准备金率再降6个百分点,足够给银行系统再提供4万亿的流动性。因此,今年保八应该问题不大。此外,如果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财政刺激的投入加在一起,2009年全球的财政刺激大概为2.5万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全球GDP的4%。归功于快速反应的货币政策和力度相当大的全球财政刺激措施,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绿芽到处可见。

不过,世界经济不可能在近期很快复苏,这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机会来进行结构改革。从中国经济改革的周期来看,结构改革往往由外部力量推动,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如果世界经济很快回转,很可能又会出现像2006、2007年那种状况——资本大量流入中国,造成资本的过度膨胀,甚至出现泡沫。

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出口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出口的下降和产能的过剩将使失业率飙升,可能造成社会动荡。外需的急剧减少将迫使中国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如果世界经济在今后的一两年当中不能实现强劲的复苏,那么这段时间,对中国经济转型其实是一段最好的时间。

那么,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笔者认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医疗制度的健全已经刻不容缓,国家需要动用充分的财力来解决这些结构问题,从而减少国内居民的教育、养老金以及医疗等方面的预防性储蓄。同时,国有企业因为经济增长很快,当前账面利润相当高,而这并不是由其竞争力的提高造成的。今后几年,放松管制应该是中国进一步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诸如电信、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一些被垄断的行业,应该让民营机构进入,增加行业竞争,减少垄断,增加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服务质量。

除了在民生和实体经济方面进行调整,中国的金融改革也应继续推进。像养老金、教育和医疗都需要资金,如果没有一个比较有效率的金融系统的话,是不可能支撑国内的结构调整的。上海在2020年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还远远不够,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进行国内的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改革。在今后的11年当中,如果政策和监管能力跟不上的话,我们进入金融危机的几率也在增加。现在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非常严峻的现实在等待着我们。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危机中确实获得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中国可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时间和动力来进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中国国力的相对上升也为参与和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重组与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虽然存在风险,但这些改革措施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成为一个主要由内需驱动的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作者是西班牙毕尔巴鄂维茨卡亚对外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机会结构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没机会下手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成长的机会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