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2009-07-16 09:33孙瑛郁
中国经贸 2009年12期
关键词:特殊性核算单位

孙瑛郁

摘要:本文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为财务管理,通过对财务管理各方面如业务、规则、评估、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分析,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从而提炼出该部门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谈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从最直接的层面可以理解,即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的部门,其固定资产、固有资本和活动经费都属于国有资产,资产的来源都是国家的调拨,无论是全额拨款还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主体资金都是相对固定的,且原则上没有商业运营和创收。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特殊性,它所管理的财务内容是固定的,没有增殖的。当然,具体到各项细化的财务管理业务和条目,这种特殊性会有诸多体现。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特殊性

1.体制性质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权利的实现,由国家机关创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创办,并以精神产品和各种服务形式,承担国家某一方面的公共事务和事业,向社会提供精神服务或社会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天然的公益性,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远不及对企业严格,再加上非营利的属性,事业单位的运营动力也不及企业。加之,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年度任务的完成和考核的过关,很容易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测算。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预算设计与预算落实相脱离现象很严重,导致财政支出跑、冒、滴、漏现象极为严重,并伴有大量的资金浪费,财务账目在审计部门的印象也不尽完善。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这些问题都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先天的体制性质。

2.预算管理不合格

现行的零基预算办法缺乏对预算单位和人员的有效控制,缺乏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缺乏对现有数据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鉴定手段,缺乏对经费定额确认的科学手段;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具有主观性,影响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科目属于粗放型模式,编制不规范,预算批复不及时以及年度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预算透明度模糊。而企业有相对专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估、监督和信息采集团队,这一点是事业单位不及的。因此极易造成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则性等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经常脱离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3.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1)“对外投资”收益在“其他收入”这一项上的反映往往存在不配比性,造成信息不对称,甚至容易掩盖国有资产流失的真相。很多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均以此为突破口。这在企业中有相当明确的反映和周密的施行机制。

(2)贷款和利息收支的核算不完整。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随着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一部分事业单位依法开展了组织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活动,负债经营客观存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中,而反映这一资金筹措的资金成本——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问题在现行的事业单位预算规则中得不到应有的解释。

(3)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欠妥。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只核算固定资产账面理论值,而不计算折旧,这种核算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表现为,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费用,不但虚增了盘盈,且无法真实、客观地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其次,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体管理难以对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带来的固有折旧,固定资产原值与现时净值的差额将越来越大;最后,虚增净资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核算固定资本金,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

(4)独立而不成体系的基建核算。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并没有对事业单位多元化投资的会计核算进行明确规定。目前,事业单位的基建核算大多是独立于事业经费核算的,这种两张皮式的核算及管理方式,无法全面系统、完整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既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又不利于财政等上级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跟踪与监管。这与企业的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企业的基建预算和核算都是整个财务管理的重大项目和主体工程,绝不能独立设立和执行。

(5)对收入类的核算尚不统一的处理。现行财务管理规则指出,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对事业单位实行收支扁平化统管。具体来讲,就是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取得的属于预算外资金性质的收入要首先上缴上级财政主管部门,从主管部门拨回来的预算外资金要纳入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其他不属于预算外资金性质的事业和经营收入等,直接纳入单位预算。这很明显看到,规则所规定的事业单位收入包括其中的“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并不相符,极易造成操作、认定和监督上的混淆和推诿。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议对策的特殊性

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诸多问题的治理方面,由于其体质上的特殊性,在建议对策上,也存在诸多特殊表现。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单靠事业单位自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依靠很多主导力量,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与改革所不能比拟的。

1.依靠政府部门的高位介入

事业单位是政府直接监管和拨款的部门,因此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高位介入进行直接监管和治理,全面抓好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这是最有效的,也是企业所不具备的。

(1)合理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确定梳理好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需要政府出面治理的,区分责任,区别情况,便于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这是政府高位介入的基础。而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仅停留在宣传引资、宏观调控、价格机制等外围管理,而无权干涉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2)制定监督考核机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上级党委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

(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改革形势和单位实际,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治理制度、往来账款治理制度,经费销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财政票据治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评价制度,在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正在广泛推进的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转变治理观念,相应地把绩效评价制度补充到财务制度中去,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加强财政资金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

2.健全完善会计人才队伍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才培养较之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感。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是降低成本、节约消耗、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是内在驱动的,优秀的会计就是利润最大化的保证。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无论是选拔还是培训,都是极为自觉和成体系、进度和定期的。而事业单位其天然的非营利属性,财务管理并不具备保障利润的职能,而是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同时合理分配和使用,实现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的进行。因此,会计人员在素质和技能上的要求就大打折扣,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整体不高。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乐斌:从会计结算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治理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0).

[2]魏乾梅:《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创新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7(33).

[3]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08).

[4]于国安:财政监督理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5]迟福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M].外文出版社,2000年.

[6]候江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特殊性核算单位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论新建神佛造像在城市雕塑中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