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宏宇
[摘要]《白毛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一部歌剧。通过对《白毛女》的创作背景以及对作品人物形象、创作风格的阐释,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白毛女》创作的题材、经历,更深刻地认识了封建制度下的旧社会农民受到怎样非人的待遇,教育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演出形式;歌剧;京剧;舞剧
《白毛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一部歌剧。故事的内容源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这部歌剧于1945年初创作于延安。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完成歌曲的创作。同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第一次演出,受到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在解放区的各地方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解放军官兵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工作者根据这部歌剧的题材,改编成京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并搬上了银幕。
一、《白毛女》剧本内容介绍
这部歌剧讲述了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注:罗昌秀,1923年出生于宜宾县凤仪乡,2002年12月31日,80岁高龄的四川宜宾“白毛女”罗昌秀在家乡因心肌梗塞去世),由于生活的窘迫被迫卖给当地地主恶霸黄世仁抵债,喜儿不堪忍受凌辱,拼命地逃入了深山。由于长年吃不到带盐的食物,因而头发变成了白色,所以很多不知情的人见到了都以为她是“白毛仙姑”(鬼)。后来八路军的部队路过这里,见到了喜儿并救了她,而且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重新团聚。这部歌剧上演以后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二、《白毛女》艺术演出形式:电影、现代京剧、大型舞剧
《白毛女》这部剧本先后由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50年摄制。由水华、王滨、杨润身根据同名歌剧改编。主要演员有田华、李百万、陈强等。然后1958年马少波、范钧宏把歌剧《白毛女》改编成了京剧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京剧院进行了首演。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其演出除了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又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后来到了1964年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艺术指导黄佐临、编导胡蓉蓉等指导下编排成了舞剧《白毛女》在1965年进行了首演。主要演员有顾峡美、蔡国英和凌桂明。在这之后逐渐发展成了大型舞剧。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同时也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
三、对歌剧《白毛女》作品分析
(一)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
1创作背景
通过史料和影视资料了解:歌剧《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而创作的一部大型歌剧。
2主题思想
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生活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地痛斥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对比说明了旧社会是把人逼成“鬼”,而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强烈地指出了“农民翻身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二)喜儿人物形象分析,杨白劳形象简谈
1喜儿是《白毛女》剧中的主人公
她美丽天真,勤劳淳朴,跟她的父亲杨白劳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父亲被黄世仁逼死后,喜儿受到黄世仁的残酷虐待,不甘忍受折磨,带着愤怒,逃进了深山,一直痛苦地活着,等待报仇的一天。虽然由于营养不良使黑发变成了白发,但最终还是迎来了“光明”。喜儿悲惨的命运,是旧社会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杨白劳形象简谈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然看清了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做人不能委曲求全,一定要勇敢,敢于与一切压迫势力作斗争才能换来“黎明”。
四、《白毛女》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作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它的剧情风格与以往不同的是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语言的运用上继承了中国戏曲唱、白兼用的传统演唱方法。歌剧的演唱方面,主要还是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又吸收了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点。在人物形象表演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中台词的念法,这样给观众的感觉既优美又自然,非常接近于生活。
通过对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以及对作品人物形象、创作风格的阐释,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部作品真正的内涵,从而也让我们知道了《白毛女》也可以利用多种艺术演出形式搬上舞台,通过欣赏,教育所有的中国人要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