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东
[摘要]三维动画技术归根结底,是对三维空间的模拟,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三维动画顾名思义,也是以三维动画技术为基础的,并且在三维动画领域一直都存在两种不同的风格——真实化风格和卡通化风格。皮克斯是世界三维动画电影的一面旗帜,它所坚持的卡通风格为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和优秀的动画电影。对于卡通风格的坚持,造就了皮克斯动画,使它始终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动画创作团队。
[关键词]假定性;卡通化;真实化;动画;三维动画;皮克斯;pixar
一、卡通——作为一种风格存在
三维动画技术归根结底,是对三维空间的模拟,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建筑表现、工业造型、医学和军事拟真等,三维动画顾名思义也是以三维动画技术为基础的,并且在三维动画领域一直都存在两种不同的风格——真实化风格和卡通化风格。
真实化风格(Photo-realistic)是指:角色和动作写实、具体,不以形变为目标,而以追求影像假定性真实为目的。真实影像的首要品性是对客观事物的“机械”复制,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时空关系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一对应式的摹写,而且就是这种摹写使它刻上了宿命的“真实”感。例如,由脍炙人口的游戏大作改编的电影《最终幻想之灵魂深处》是真实化动画风格典型的代表,剧中角色和场景的逼真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05年推出的《最终幻想之圣童降临》同样也是追求真实化风格,不过这种真实化风格又掺杂了日式动漫的美化元素,使角色更冷艳。这种风格除应用在纯三维动画电影中,也较多地出现在实拍电影中,作为真人电影的补充来替代实拍无法办到的环节,如爆炸、龙卷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大场面以及危险性极高的动作。在《星球大战》系列、《黑客帝国》系列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等科幻、魔幻类型电影中,由于影片涉及大量非真实角色,以传统的机械模型方式制作则工作量巨大,三维动画技术的真实化风格成为此类电影环节最有效的替代手段。
卡通化风格完全不是对真实生活影像的复制,而是用充满幻想、夸张、变形甚至荒诞的连续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因而被认为是具有高度的假定性。动画的夸张变形可以归纳为头部、神态、形体、服饰、背景,就连自然界的各类物体都可以夸张变形,变形的程度则取决于创作者对创作对象的把握。除此以外,卡通风格还可以靠情节的设置、动画主角的对白、动作的设计乃至音乐的节奏与声效等多种文本元素进行构建,以便使剧中人物(或动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典型,富有情感,达到加强叙事和传情的效果。在西方,Cartoon通常指可以产生形变的动画人物,比如兔子罗杰、米老鼠等,在这种风格下,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具备生命和变形两大特征,剧中非人类角色的拟人化极为常见,即使茶壶、汽车等冷冰冰的物体也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
在动画创作中,采取哪一种风格,是由动画主题和内容决定的,即所谓的“内容决定形式”,而皮克斯的动画创作始终是卡通化的,他们对于这种风格的坚持,近乎是偏执的。
二、皮克斯的动画之旅
1皮克斯的动画短片
早期的三维电脑动画受限于技术,因此角色都非常简单。1984年,约翰·拉赛特创作了第一部三维短片《安德鲁和威利奇遇记》,是讲述以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角色和一只蜜蜂之间发生的故事。两年后,史蒂夫-乔布斯以一千万美元收购卢卡斯电影公司的电脑动画部,正式成为独立制片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由于技术的限制,尤其在三维动画制作中难以表现复杂的身体变形和表情变化,此时,模拟表现现实物体是三维动画的主要内容。早期的皮克斯动画中,角色多以非生命体为原型,虽然技术简单,但是短片的创意都非常成功,蕴涵一定的哲理,反映出皮克斯重视创意的基本出发点。以马戏团单轮自行车为主角的《红色梦想》(1986年)和以台灯为主角的短片《顽皮跳跳灯》(1987年)的面世,为皮克斯争得不少荣誉,从此,跳跳灯成为皮克斯的标志,代表着孜孜不倦的工作、勇于实践的风格、特立独行的灵感以及不墨守成规的个性。
皮克斯在不断的实验中前进,利用短片逐步突破技术难点,1989年,动画短片《小锡兵》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也成为世界上首部三维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的灵感来源。1997年,动画短片《棋局》在动画角色的皮肤及服装的材质上有了很明显的改进。2000年,《鸟》获得多项大奖,并且取得了羽毛模拟上的突破。2002年,皮克斯借助《怪物公司》中的角色设计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制作了《麦克的新车》。2005年,随着技术的迅速进步,动画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皮克斯推出了《小杰克攻击》和《许愿池》。
2皮克斯的动画长片
1995年,皮克斯推出了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完成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赢得了高额的票房和多个奖项,本片也是三维动画电影实际意义上的开端。1998年,皮克斯推出第二部动画长片《虫虫危机》,影片讲述了蚁国对蚱蜢的反抗故事。1999年,《玩具总动员Ⅱ》推出,讲述一个新的玩具冒险故事。
2001年,皮克斯推出《怪物公司》,这个故事被皮克斯设定为以友情为主题的故事。沙利文是怪物公司的骨干,每天通过恐吓小孩可以为公司生产很多能源,有一天,他发现,儿童的笑声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能源,但是,却遭到了强大的反面势力的阻挠,在与小女孩的共同冒险中,沙利文和大眼仔终于送回小孩,并以笑声为能源转变公司业务。2003年,《海底总动员》推出,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寻找的故事,是一部美国版的《千里寻母记》。2004年,皮克斯推出《超人特攻队》,这是皮克斯第一部以真人为主角的电影,在皮克斯的动画电视历程中,可以称之为一个里程碑。然而皮克斯的人物仍然是卡通化的人物,在这部片子中,观众可以看到夸张的表情和五官比例,可以看到超常的动作和迅捷的反应,超人作为主角,为影片增添了噱头,让皮克斯动画制作者们能够发挥他们的超级创意。
2006年5月,迪斯尼并购皮克斯,同年,皮克斯推出《汽车总动员》,这是第一部以汽车为原型的三维动画电影,在皮克斯的创意下,轮胎变成了灵活的脚,前挡玻璃变成了大大的眼睛,前进气栏和保险杠变成了动态丰富的嘴巴,这种可爱的设定使影片一举成功。2007年,《老鼠大厨》以法式风格出现,体现了皮克斯在文化上的兼容并包。2008年,《机器人瓦力》面世,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回归写实风格的动画影片,从场景到角色无不例外,似乎偏离了皮克斯卡通风格的道路,然而实际上,这是皮克斯卡通风格的一种新的尝试——“真实的外表卡通的魂”:浪漫主义的爱情主题可谓是卡通风格的终极体现。
三、皮克斯的“偏执”文化
1对于“原创”的偏执
成功的动画电影有三个要素:精彩的故事脚本、逼真的动画场景及打动人心的角色刻画。皮克斯永远不会用现成的典故、小说来改编电影剧本,“100%的原创”是皮克
斯的招牌。在国内动画创作者对于“原创”大加赞赏的时候,皮克斯已经践行了20年。皮克斯一向坚持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人物,而不是照搬老旧的童话或畅销的书籍,正如《海底总动员》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所说:“原创故事是制作动画电影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但是你一旦完成了这一项,那种满足感也是其他工作所无法企及的。”
创造一个良好的动画制作环境是形成良好创意氛围的前提,皮克斯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皮克斯每年为内部职员提供4到16周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雕塑以及即兴表演喜剧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皮克斯的创作没有固定的条例和约束,就是靠着不拘一格的创作方法,才发掘出了众多工作人员的奇思妙想,公司中的员工谁有新的创意都可以呈报到艺术总监处,就是因为这种集腋成裘的创意制作方法,才使得皮克斯的每一部动画电影都显得细腻真挚、创意无限。
2对于研发的偏执
几乎每一部动画电影的出现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怪物公司》使得毛发技术得以真正达到电影要求;从《玩具总动员》到《玩具总动员II》,可以看到角色皮肤光影的巨大变化;《海底总动员》则在海底光影技术表现上得到突破;《超人特工队》在表情动画上得到突破,脱离了三维动画虚拟人物表情呆滞的传统印象。
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雏形之时,皮克斯就开始了对动画电影的探索。1995年,微软的视窗95刚刚面世,计算机图形技术还处在萌芽之中,三维动画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而《玩具总动员》的出现着实让看惯了迪斯尼平面动画的人大吃一惊:这有着现实世界般真实光影的小角色难道真的是出自于冷冰冰的电脑?这逼真而可爱的光影效果就是渲染器的功劳,而皮克斯的Renderman渲染器是皮克斯强于行业对手的杀手锏。
Renderman是皮克斯的研发部门开发的渲染器,Renderman很长时间都不支持光线跟踪,更不支持光能传递,因此,Renderman的渲染效果绝对不是最真实的,但这种特点恰恰就是皮克斯所一贯追求的卡通效果:色彩艳丽,光影丰富。借助这个渲染器,皮克斯的电影童话风格更加明显,即使处于暗部的阴影也由多种色彩构成,大大丰富了画面层次感和饱和度。这种对于三维渲染器的偏执认识,造就了皮克斯电影与众不同的独特效果。
3对于风格的偏执
卡通风格表现在造型上包含拟人、夸张、变形等,表现在剧情上则是幽默无处不在。这是戏谑性在动画中的表现。自动画诞生以来,戏谑性的表现一直是动画的目标,而且这种目标在美国文化的改造下跃升为美国精神的符号特征。这种戏谑性表现在造型和剧情设定等多个方面。从皮克斯的多数动画电影中可以找到一些属于皮克斯的造型特征性元素:头大、眼大,胖瘦体型两极化,尤其对于眼部的处理很有特色:眼球不追求真实化,而是完全采用类似于乒乓球一样光洁的白色表面,具有明显的高光点,带有戏谑和夸张特征的动画表演,快速、流畅却大众化的镜头剪辑,这是皮克斯电影既迎合大众口味又保持自身风格的基础。
老少咸宜的影片在主题上都会有不少限制,命题不外乎尊重、友情、爱情、责任、成长等传统价值观,但幽默无处不在。动画片不能讲述过于深奥的内容,让人在欢快中度过一段时光是动画根本目的。以《汽车总动员》为例,本片仍然以成长为主题,情节略显老套:一个江湖新人流落到了一个偏僻的小镇,受到当地纯朴民风的感化,并得到隐世高人的指点,从而武德兼修,领悟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这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爱情实现的过程。在剧中,可以看到拖车这个滑稽可爱的人物,专门负责搞笑,这类角色在美剧中比较常见,比如《花木兰》中的木须、《海底总动员》中的多瑞、《怪物公司》中的大眼仔、《机器人瓦力》中的蛐蛐,就像相声的捧哏和逗哏,缺一不可,虽然已经是一个“俗套”,但却让观众全然投入其中。
4带给国内动画制作的启示
可以看出,皮克斯电影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风格的执著,在于内容题材,在于对创意环节的不拘一格,对比国内动画产业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是迫在眉睫的改革重点。
(1)和谐大环境的构建
这个大环境指的是针对动画创作前期的策划和剧本阶段,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现有政策泛泛的针对“动画产业”,比较容易让部分动画企业钻空子,利用质次价廉的低成本系列片占据电视台和利润空间,而对动画整体质量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于策划创意环节的薄弱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着重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策划和剧本创作机构,或者大力培植类似的创意企业,并与作协等作家机构进行紧密合作,生产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动画剧本,将剧本写作纳入市场化轨道。好的剧本和策划就是均衡的营养,为动画制作企业提供能量来源。
(2)风格“不破不立”
风格的确定在动画制作的前期,主题的风格早在策划阶段就应该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造型和环境设定,在这个阶段往往应该集思广益,注重剧本的丰富性和细节性特征的构建,而不能仅限于故事的完整,细节表现向来是国内比较欠缺的。尽量避免不伦不类的设计出现,把握好造型设计在夸张变形时的“度”,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与其总是“倚老卖老”,在剪纸、皮影、水墨上刨根问题,不如彻底推翻,重新来过。
(3)不要再认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
国内动画界固有的观念是——动画是给孩子看的,以此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动画片既不适合孩子看又不适合成人看——过于幼稚和说教。皮克斯的动画也是给孩子看的,但是,它又不仅仅适合孩子观看,纵观每一部皮克斯的动画电影,都是老少成宜的,是真正的“寓教于乐”,这是动画策划与剧本环节最应该提高的地方。需要提醒每一位动画人,不要小看了孩子们的理解力,也不要小看了动画市场,只适合孩子不适合家长看的动画也是失败的。
(4)动画制作企业的适时转型
转型包括两个概念:即由加工向原创的转型,由低质向高质的转型。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国内诸多动画企业都在做国外作品的代工,成为国外动画的延伸工具,在动画产业成长初期,这是一个不错的积累策略,作为国外动画片代工企业的崛起,使得操作性工种快速增长,在这一领域也集中了大量优秀动画人才,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原创动画的发展。把握住时机进行原创动画的转型也是必要的。在转型中,原创剧情和动画风格的重要性居于首位,坚持用情感来打动人心,而不应该追求华丽的视觉特效。投资者和动画企业也应适时改变急功近利的投资态度,对于有潜力的优秀剧本和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动画企业应该投入恰当精力、财力、物力进行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