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现状及建议

2009-07-13 10:09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1期
关键词:污染源总量污染物

王 扬

[摘要]介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概念和优势,针对我国目前实施总量控制的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206-01

在1988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国家环保局提出了同时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污染控制对策,确定了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发展的方向[1]。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式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二十几年来,我国以污染物浓度控制政策,结合十几年来的总量控制政策,初步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承载的纳污容量已经逐步缩小,甚至有的地区和流域已经没有了某种污染物的纳污容量。因此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总量控制概念和特点

(一)总量控制概念。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如行政区、流域和环境功能区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在一定的时间段(通常是以一年为单位)[2],控制在一定数量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总量控制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排放总量、排放地域和排放时间[3]。

我国的总量控制从管理角度划分可以分三个层次:宏观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中观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微观总量控制(污染源总量控制)。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实施总量控制的特点和优势。总量控制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浓度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

1.总量控制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浓度控制管理的对象直接到每个污染源,是对污染源控制技术的具体要求。总量控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是对污染源的整体控制,即控制企业的排放总量,企业可以按照自己获准的总量指标来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排放则是违法排放或须要到市场上购买排污指标排放。

2.总量控制可以降低污染控制成本。总量控制由于只控制到企业,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去选择成本低的削减污染的方式,或者发挥污染源集中处理的优势,既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也降低了执法成本。

3.总量控制严于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同时考虑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污染物载体的量,可以杜绝企业稀释排放等不法现象,促进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4.总量控制更具有执行性。总量控制通常是以一年为时间单位,并且只管理到企业,执行尺度的放宽就会增加其可执行性。

5.总量控制的管理方式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为今后排污许可证的实施和排污权交易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实行总量控制的现状

我国的总量控制还处于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阶段,存在很多不足。

1.统计数据不全,排污总量底数不清。二十多年来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是以浓度控制为基础,现有的环境统计数据主要还是县级以上企业,很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没有统计在内。因此为国家合理制定总量控制计划造成一定难度。

2.环境监测数据不具有代表性。由于我国目前各级环境监测部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监测技术路线不正确或不规范,质量控制措施不得当,监测频次无法保证等均会造成企业乃至地区总量控制计划制定与实际发生较大偏差。

3.总量控制流于形式化。各地环境管理部门对总量指标进行分解,层层确定削减目标,甚至强加于某企业。因此虽然形式上进行了总量控制,实现了目标污染物削减,但实际上污染物排放并没有减少。另外,虽然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也在积极推行总量控制政策,但是缺乏对新上项目申请的总量控制指标进行认真核实,因此常常导致已经没有了某种污染物环境容量的项目得以审批。

4.总量控制政策缺少法律支持。虽然国家总量控制政策已经存在,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允许一些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存在。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引进企业只顾及经济利益,忽视了环保,时有未经过环保审批就开工建设投产现象,污染物超标排放,因此造成了总量控制政策的无法执行。

5.在线监测手段无法适应总量控制的需要。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分解和落实、考核等都需要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因此污染源连续在线监测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在线监测设备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同类设备无法满足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污染物的在线监测,况且国家没有对该类设备的安装厂家、运营厂家权责和在线仪器的比对频率等做出明文规定,因此目前企业的在线监测仪器不能如实反映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情况。

6.浓度标准管理与总量控制政策不相适应[4]。虽然我国目前已经逐步实行了总量控制,但是浓度控制还是在环境管理中占主导地位,体现在现行的排污收费体制是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征收排污费的,阻碍了总量控制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三、可行性建议

1.通过排污申报,结合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清底数。2007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本完成,普查数据结合排污申报,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底数,为制定准确可行的总量控制指标奠定基础。

2.加强总量控制立法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必须靠政府的执法行为来保障,目前我国在总量控制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强制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总量控制立法是必要的。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因此必须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能力,加大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开发、普及和验收监管力度。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等要对本区域、本部门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负责,建立起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4.总量控制理论、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有些学者已经对关于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了很多案例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定量分配模型[1]。这些理论模型需结合总量控制实践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污染物种类还需增加。

5.污染源总量控制(微观层次)迫在眉睫。对于非稳定生产或订单式生产企业,如有机化工厂等,产品种类和产量均不固定,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不确定,且根据国内目前废水处理工艺和成本状况,许多企业存在稀释排放现象,因此在提高在线监测设备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总量控制政策的制定和指标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6.进行总量控制的宣传,大力倡导和推行清洁生产。将总量控制的理念宣传给环保及企业人员,使之正确理解总量控制的内容和意义。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7.总量控制的配套政策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应提到议

程并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新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J].江西化工,2006

(4):76-79.

[2]赵绘宇、赵晶晶,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法律演进及趋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1):28-33.

[3]刘新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J].江西化工,2006

(4):76-79.

[4]孔祥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104-105.

猜你喜欢
污染源总量污染物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
环境保护税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环保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污染源数据中的应用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