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民国密码战》
[美]赫伯特·雅德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版
定价:29元
战时陪都重庆,美国破译之父雅德礼奉命创建“中国黑室”,破译日本密码。相比史迪威,陈纳德等人,雅德礼正是抗战中国秘密战线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外援。
《巫言》
朱天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35元
作者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此部长篇,作者用了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当下生活中的活生生标本,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种种景象。
《亚当·斯密在北京》
乔万尼·阿里吉
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39元
作者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这本《亚当·斯密在北京》则是探讨中国崛起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学者黄平等翻译,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当有启发。
《凡人》
菲利普·罗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16元
自1959年以《再见,哥伦布》成名。罗斯的写作生涯已经持续50年了。这些年,他的名字总和诺奖连在一起,翻译成中文的也相当不少,最近出版的《凡人》由彭伦翻译,让人颇为期待。
《梵高奶奶的世界》
梵高奶奶江华
中信出版社
定价:32元
今年75的常秀峰,没有上过学,偶然的一天,她拿起孙女的蜡笔,开始作画,惊着了当记者的儿子和当美术编辑的儿媳,这就是“梵高奶奶”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于梦想的想象力会成为隐形的翅膀。
八十年前的大萧条
梁小民
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已经过去近八十年了,但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各经济学派都力图用自己的理论对这场大萧条的原因作出解释,并得出相应的政策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表现,因此,每一次危机都是一道资本主义的“催命符”。30年代大萧条时,马克思已去世多年,他的主义的继承者斯大林把这次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的“总危机”,作为这种制度最后灭亡的征兆。
其他的解释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这些理论的争论甚至比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争论更激烈。凯恩斯主义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这场危机,并将之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解决的办法就是国家干预。这种思想迎合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战后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货币主义者是反对国家干预的,但反对的还不是那么彻底。他们认为大萧条缘于中央银行的错误干预,即紧缩货币,这引起了流动性严重不足。换言之,危机在于政府的错误干预,如果干预正确还是可以避免危机的。
最彻底地反对国家干预的是奥地利学派。这一学派的继承者、美国经济学家默里·罗斯巴德在2000年出版的《美国大萧条》一书代表了这个学派的观点。
奥地利学派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发起了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建立了全新的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法,但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再也没有辉煌过。尽管米塞斯和哈耶克曾正确预言了大萧条和计划经济的崩溃,但二战后,他们甚至连维持生活都不容易。
而他们的思想从来未被遗忘。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算是一个迟到的表彰。默里·罗斯巴德则是奥地利学派优秀的传人,他的这本书正是用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来解释大萧条的。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又称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曾由哈耶克在1931年出版的《价格与生产》一书中详细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过陈彪如先生的中译本)。这种周期理论以货币中性论和迂回生产理论为基础。这种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生产采用迂回方法,即先生产资本品,再生产消费品,各个生产部门由市场来协调。生产结构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累积性影响。由某种刺激所引起的货币扩张会促进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会破坏货币中性,破坏迂回生产中各生产部门结构的平衡,从而在繁荣之后就会出现萧条。这种理论说明了,市场的调节是完善的,任何旨在促进繁荣的政策都会破坏这种完善性,引起繁荣与萧条的交替。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的第一部分“商业周期理论”中详细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这种周期理论,作为全书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罗斯巴德看来,正是由于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人为地扩大信贷,降低利率,这就扭曲了价格信号,刺激企业家投资于一些本不该投资的项目。流动性过剩刺激了经济,又刺激了股市,引起资产价格膨胀,经济繁荣。但信贷不可能无限扩张。当银行发现信贷膨胀过度,收缩信贷时,萧条就来临了。罗斯巴德分析了1921~1929年美国经济如何繁荣起来,在发生大萧条后胡佛政府又如何干预经济。结果“他把美国带进了完全而彻底的,崩溃之中”。罗斯巴德的结论是,“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自由市场经济身上,而应该归咎于政府、官僚和那些‘开明的经济学家”。
這本书解释的是八十年前的大萧条,但我想对于今天这场大萧条也不乏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