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涛
摘要:通过对研究生体育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归类,通过四个方面对研究生体育进行文献综述,为今后研究研究生体育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课余体育;普通高校
一、关于研究生体育课和课余体育的研究
徐红旗、刘秀珍等人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的身体状况对普通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的理论依据、可行性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探讨》《高校研究生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管见》及《研究生体育课的现状与思考》等文章从分析研究生的现状和特点人手,提出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开设研究生体育课基本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研究生体育课的改革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在充分了解研究生体育观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对研究生体育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等进行改革。一致认为应加强研究生体育理论的传授。人民大学赵影华教授在《研究生体育教材、教法的探讨》中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教材、教法,寻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孙建翠等在分析高校研究生身体素质、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参与的基础上,探析了影响研究生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原因,明确了开展研究生体育活动及研究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贾保民为代表的研究者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一致认为应加强课余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赵敏端等所著的《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的探讨》,对普通高校的研究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研究生体育课应列入高校教学计划、课外体育活动应统筹安排,并呼吁各高校对研究生体育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二、关于研究生个体的研究
研究者从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和运动兴趣等方面进行研究,张丽君等对我国20所高校1000名研究生的体育态度、动机、兴趣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研究生的体育态度是积极的,体育动机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并呈多样化趋势,体育兴趣趋向于健身性、娱乐性。
李成英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天津市研究生的运动兴趣,为天津市研究生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天仁在对上海地区高校进行研究生消费活动的研究表明:研究生消费活动可以作为了解、衡量和评价研究生参与体育的重要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高校研究生的文明程度,为提高研究生体育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三、关于研究生体育合格标准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郑领平老师提出了《研究生体育合格标准草案》:(1)25岁以下者评定标准同“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2)25—30岁研究生体育标准评定办法:形态10分,机能15分,视力5分,素质30分,课内外40分。(3)30岁以上:形态10分,课内外75分,机能10分,视力5分。
四、关于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研究
王道平在《研究生体育导学》中提出了研究生体育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多年系统的体育教育和健身锻炼,提高自身体质和健康水平,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作风和心理素质,以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从事在校期间的学习研修,迎接毕业后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我国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透析》《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两篇文章回顾十余年来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基本走向做了美好展望。余兰通过研究生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契机,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组织研究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使研究生体育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李咸英分析了天津市研究生体育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对策:树立整体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结合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育。
五、建议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专家、学者对研究生体育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而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对研究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宏观研究很少。鉴于此,本人提出以后要对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宏观整体研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生体育教育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求认识共鸣,并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