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杨先碧
海军要实施远洋作战,能源供给必不可少。近年来,美国海军为了提高远洋机动作战能力,开始开发海水温差发电技术。目前,美军关岛基地已经着手利用海水温差发电。
我们知道,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变得越来越冷,海面和深海之间的温差可以超过20摄氏度。在赤道地区,白天海面的水温可超过30摄氏度,而水深数百米的深层海水温度是5~10摄氏度。这种温差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早在1970年,负责主管美国联邦海洋热能源项目的罗伯特·科恩就曾经说过:“这种能源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来源。”
1973年,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利用氨水作发电“中介”的高效温差发电方法。自此,温差发电获得人们的关注,几十年来研究再也没有间断过。氨水的沸点只有33摄氏度,海洋表层的海水热量可以让氨水沸腾成蒸气,驱动发电涡轮机转动。然后,氨蒸气被从深海中抽上来的冰冷海水冷却,重新变成液体。这样反复循环,海水温差能就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
据日本佐贺大学海洋能源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位于北纬45°至南纬40°之间约100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进行海洋温差发电,这其中包括美国、中国和日本。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有1030座海洋温差能发电站问世,这些发电站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中国海域辽阔,东海、黄海、南海的水温都比较高,特别是南海夏季平均可达36℃以上,也具有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
尽管海洋温差能是一种洁净而且蕴藏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巨大的困境。首先面临的困境是成本过高。主要从事国防产业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温差发电项目主管罗伯特·瓦里表示,美国有建设100~200兆瓦的海洋温差发电厂的计划,可以为2.5万~5万个家庭供电。但是,这样一个计划至少需要投资15亿美元,远远大于任何一家公司的投资意愿。当然,如果这笔钱由美国国防部来出,那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美国海军不会首先就建一个100兆瓦的大型海洋温差发电厂,而会先建一个10兆瓦的小电厂来积累经验。
海洋温差发电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瓦里表示,要达到100兆瓦的发电水平,需要直径30米、长度1000米的管子,才能从深海里抽取冷水,这对工程材料提出的很高要求。而且,这些庞大的结构要垂直漂浮于海洋之中,洋流和变化莫测的海洋气候会对冷水管和发电平台造成巨大的冲击,怎么把它们固定在海洋上也很不容易。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投资了120万美元,也在进行小型实验,希望能够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