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 琳
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一次: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参展方最多,破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172个的纪录,联合国成员国几乎“全军出动”;7000万的预计客流量也将创下新高。但上海世博会也面临挑战,金融危机未见底,甲型流感又来袭,这些不利因素“杀伤力”有多大?眼看离开幕时间不到300天,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参展与否仍未最终拍板。同时,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也考验着主办方,长达184天的展期中,如何保障亲临现场的各国政要以及数量庞大的参观者的安全?近日,《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上海世博局党委书记钟燕群。世博已进入临战冲刺阶段,钟燕群坦言每天都“紧张并兴奋着”。
至今没有一个参展方决定退出
环球时报:往届世博会都有退展的情况发生。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甲型流感的爆发给上海世博会平添了不少变数。上海世博会受到了多大冲击?
钟燕群:总体上看,金融危机没有对上海世博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确实给一些参展方带来了困难,有的压缩了预算,有的推迟开工期,还有的原本是自建馆,现改为租赁馆,但至今没有一个参展方决定退出。同时有些国家的预算不减反增,摩洛哥、智利还把原来的租赁馆升级为自建馆。
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盛会,对提振信心、凝聚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都认识到在危机面前,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共渡难关,没有人愿意缺席。比如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冰岛决定正式参展,他们视上海世博会为重振经济的契机。
至于参观人数,从门票销售情况来看,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一期团体票售出600多万张。二期个人票从7月1日起销售,7000万参观者的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而且海外游客数量还会超过预估的5%。
美国参展只差钱
环球时报:美国早在2006年10月就口头承诺参加世博会,但至今未以书面形式确认。中方会为美国馆提供实质性援助吗?万一美国来不了,世博会的影响力是否会大打折扣?
钟燕群:我们对美国能来抱有非常大的信心,现在可以说就等书面确认和正式签约了。美国馆设计方案早已完成,组织了专门的集资团队,参展方总代表也任命了。从美国政府到民众,对参展都有很强烈的意愿。奥巴马总统表态全力支持美国参展,国务卿希拉里亲自在做美国企业的筹资工作。近几个月,资金募集已有了很大的突破。
上海世博会对每个参展方是一视同仁的。世博局1亿美元资金的援助,是严格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规定提供给一些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美国不在此列。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未来城市发展也有很多创意。如果缺席,也就失去了向全世界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编者注)。从目前进展看,我们可以相信美国不会缺席。
环球时报:上海世博局要求所有自建馆的最后开工期不应迟于7月底,否则就要改为租赁馆参展。一旦美国正式签约,明年开幕前能完成土建、布展和试运营吗?
钟燕群:开工安排是我们估算的到明年开幕前所需的时间,这是灵活、弹性的。来不来得及关键不是展馆建设,而是布展的难易程度。我们希望自建馆的参展方早点开工,能够为布展和运营准备多留点时间上的余地。当然,我们对晚开工的参展方也会尽量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
世博安保难度很大
环球时报:世博安保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与奥运安保相比,哪个难度大?除了踩踏等突发事件,恐怖分子袭击也可能发生,主办方如何保障本届世博会的安全?
钟燕群:从安保角度看,上海世博会可能比北京奥运会更复杂,最主要是时间长、规模大,所以我们对安保工作高度重视。既要确保园区安全,也要给游客一个愉悦的参观环境,还要确保生产、生活正常有序。目前,世博安保的总体方案包括技术防范、风险控制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都已完成,对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及相关区域我们有很多安保措施和手段,也有高科技的优良装备,最近已陆续开展了实战演练。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与参展方协调,大家需要很好地配合,共同做好安保工作。
收支平衡是基本目标
环球时报:国人喜欢把世博会与奥运会作比较,尽管前者的历史更悠久,但世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如奥运会,你如何看待这种比较?
钟燕群:世博会与奥运会同为全世界参与、全人类共享的盛会,但两者各有特点。奥运会偏重于竞技体育实力的较量,紧张的比赛过程,运动员勇夺金牌,再加上电视转播,它的影响力确实大于世博会。而世博会更偏重于文化、科技、经济层面,世博会汇聚了当今人类文明的最新成就,体现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实力;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展会交流,得到知识和启迪。
环球时报:最近有外电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世博会将预亏十几亿元。请您为我们算算世博的经济账。
钟燕群:收支平衡是我们的基本目标。一笔账是上海世博园区的直接投资,总预算180亿元,另一笔是运营开支106亿元。按照世博会惯例,收支平衡是指运营收支平衡。收入中门票销售和市场开发是主要来源,门票收入预计60亿元,市场开发预计46亿元。市场开发进展顺利,门票正在销售,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将达到高潮。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我们对实现收支平衡非常乐观。
同时,世博会有“经济奥运会”之称,它对拉动投资、扩大就业和促进旅游具有很大作用。除了直接推动,它的后续效应也很可观,比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发挥长期作用,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将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轴四馆”将永久保留
环球时报:世博会门票一百多元一张,只能看一天。而100多个展馆,每天超过100场的各类文艺演出,看一天肯定不够。这么算下来,看世博会也不便宜。大家都想知道,有没有省钱的办法?
钟燕群:世博会没有赠票,参观者必须买票入园,但是可以找到很好的组合。提前购票可享受优惠价,时间越早折扣越大,建议大家尽早购票。还有一个,可以参加旅行社的世博游项目,价格也比较优惠。另外,考虑到多次入园参观的需求,我们设置了联票,7次票的价格只要900元,比单买合算多了。大家还可以在现场买到90元的夜票,傍晚入园,一直可以参观到晚上10点半闭馆。吹着习习的凉风,看看世博会的夜景,一样很精彩。此外,对残疾人士、老人、学生和儿童,票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环球时报:日本爱知世博会结束后,所有场馆全部拆除。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我们还有机会看到这些场馆吗?
钟燕群:的确,有很多国家向我们提出要求希望保留场馆,但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所有的外国国家馆均为临时性建筑。现在能够明确的是,中国国家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世博轴等由组织者建设的“一轴四馆”将永久保留。特别是中国馆,如果在世博会期间不能参观的话,也没关系,世博会后将继续开放,大家到时还可以来看。
环球时报:《环球时报》旗下还有受到海外关注的英文版和环球网,如果向全世界的人们说几句话,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钟燕群:那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把世界的精彩和多样带到中国,就像一个浓缩的地球村,我们承诺给世界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明年来上海享受世博会,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