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芳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关注人本身,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这种精神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只重书本,只重知识与分数等非智力因素,导致了使人的发展具有片面性,所以语文教师应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把这种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便是将语文教学视为人文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与灵魂等诸因素,最终全面地关注学生本身。
一、人文素质须把握好教育两极性的界域
国外研究证明,教育对创造性的发展既有张扬性又有压抑性。可见教育本身具有两极性。“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成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是对教育两极性的另一种言说方式,这里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大力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多地应加强学生基本能力、基本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变化,让创造精神扎根于学生本身,促进其全面发展,那么学生一定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所以语文教师要了解教育本身的两极性特征,把握好其积极因素,避其消极因素,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二、语文教师人文素质应具有的文化风范
何谓文化风范,唐代兴先生认为“文化风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风范是指种族的文化气质和能力;狭义的文化风范是指个体的文化气质和能力。”那么语文教师的文化风范的时代性应是怎样体现的呢?不妨先让我们在比较中悟出:乐山者仁,中国人历来视长城为民族的骄傲,四大发明为荣耀。满洲人本来是一个挥戈沙漠的动态民族,但是他们一旦进入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的中原后,则变动为静,闭关锁国,连仰望大海的勇气都没有了,把国人推进了前所未有的自乐其山,最后在现代人类文明的轰击中天崩地裂了。正是由于古典人文教育顽固地占据着中国教育的宝座,一大批拖着长辫子的状元、举人们才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然而西方文艺复兴的狂飙突进使得西方人成为智者乐其水。哥伦布开启了西方人生存新的一页。从此海洋失去了历史的平静和寂寞,也正是这一阵喧哗,涌动出了一个全新的现代人类文明模型。乐水者智:进取、探索、发展、创新,在变中应变,求变使得种族生命得到极大的宏扬和扩张,这是欧洲现代文明的发展史;乐山者仁:静观、墨守、循规蹈矩,在万变中寻找不变使得种族生命滑向萎缩和死亡,这是中国现代文明的衰亡史。在这两种文明史的强烈对比中,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其文化风范的时代性应表现为:一是进取而不静观;探索而不墨守;创新而不传统;发展而不静止。二是要有勇于批判的精神,要成为“窃天火,煮自己的肉”的思想者。三是把握时代精神脉搏,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开拓者。四是正确教育思想的代言人和发轫人。五是做一个新时代的“六一居士”:开创一条自己的教学新路;看一肚子的书;写一手妙文章;背一肚子的好文章;有一个思想的头脑;养成一个爱教研的习惯。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