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2009-07-07 07:36万旭亮
成才之路 200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体育教学学生

万旭亮

摘要:据国内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执拗、自卑、恐惧、妒忌等几个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对排除这些心理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体育教学;心理教育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交际范围较窄,缺少和别人交往的和谐关系,交往中经常出现退缩、回避、固执己见等现象,甚至有个别的中学生对别人表现出怀疑、敌视和憎恨等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相对环境宽广,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的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

1. 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能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2. 融洽学生关系,合理引入竞争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帮式”教学方式效果良好,教师单独讲解的时间大大缩短,学生活动时间增加,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同学之间争吵减少了,互助、互谅增多了,在友好、协作、互相帮助中进行体育活动。竞争一直被作为动机的手段和策略被广泛应用,而且效果显著,竞争可以加强实现某种目标的信念,点燃实现这一目标的热情,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潜能。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特别是协作竞争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竞争机制中协作行为的效率高于单纯的竞争,协作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调整配合和团体自豪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我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激励竞争,到期末公布优胜名单,较好地锻炼了学生协同竞争的能力,特别是在学生的协作中,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情,融洽

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注重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在学生集体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度、形式去强行改变。个性教育应当一把锁一把钥匙,采用各种灵活又有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教育,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1. 分析失败原因,增强学习信心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样都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足、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经常受到强化;而不满足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优点,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例如,在队列练习中如果学生出错,教师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让他们当众出丑,这样无形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应给以热情的鼓励、正确的分析和耐心的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注重和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2.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学生间的身体素质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先天性的身体素质强,因此对教师教授的技术动作很快就能够掌握,而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或者在学习动作时接受和掌握动作的能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同学相比较,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的同学,从而自暴自弃,没有信心,结果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要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

三、 提高自身素养,学会理解宽容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在课余时间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 放松心理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教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例如,在班级里开展“为自己评奖”活动,很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非凡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大光.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0(4).

[2]张培生,牛玉芳.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育[J].体育教学,2000(1).

(乐清市四都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体育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