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铭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产生投身实践的动力,教师就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素材,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就会学得积极主动。
1. 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有的富于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草原景色,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音乐加示范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并配上音乐,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上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草原的美,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 以故事引趣
故事比较生动、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编故事,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古诗时间太短,难于理解。于是,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便把这首诗改编成了故事,在故事中渲染了山中的景物,林海茫茫,野花杂草,各种各样欢蹦乱跳的动物,以及云雾环绕,迷迷蒙蒙,也为人物增添了一些活动情节。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觉得学古诗是件有趣的事。此后,一上完古诗课,同学们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为古诗编起故事来。
二、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课文,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辩,敢否定教师或他人意见,使学生的独特性有机会得到显示。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有些学生质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哪些?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军令状,保证三天后交10万支箭?江上的大雾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诸葛亮会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这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才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就是指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已有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或重构而产生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操作活动。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旧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个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遵义县团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