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茜
一、 创建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与学生在感情上的沟通,创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共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创新性学习树立起信心,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神饱满,激情洋溢,轻松风趣,方法灵活。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控制太死,不要排斥和压制学生的观点(即使是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思索。多数情况下,教师都很擅长提出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限制,而习惯性地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的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了教师预设的思路,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参与的兴趣和欲望。为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正确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欲望;对于错误的观点,也要肯定学生的参与,而不要批评冷落,要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回信心;对于没有把握的一些观点,老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要勉强给出一个模糊不清的结论。承认不足,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保证课堂的节拍随学生的活动起伏,而不受教师的左右,从而使教师的思维与学生保持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而不是超前于学生。总之,通过参与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快乐。
二、 设计问题情境,留下思考空间
一堂课的好与坏、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问题设计得是否合情合理、科学,是否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使他们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反过来又能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熟悉周围的事物,对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环境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会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进一步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源动力,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三、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既不是自由活动,也不是传统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而是让学生随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行动(操作、交流)带动思维,从而使学生获得探索真理的快乐,发现真理的快乐。在数学的教学中经常只重视概念的教学,却忽视了数学概念的物理来源和几何背景的叙述,忽视了人的认识规律,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为此,在有关内容的教学上把这些背景给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叙述去活跃。例如,对于像排列组合的有关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去体验相关概念,会使学生的兴趣充分被调动起来,所学的知识也就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变,把从怎样教好学生转变到如何引导好学生学习上来。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进来,才能让过去枯燥的数学课堂快乐起来!
(贵州纲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