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太阳的人

2009-07-06 14:35王爱军
意林原创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登海亩产夏玉米

王爱军

2005年4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里,一个农民亲手敲响股票上市的钟声,在那一天,他以11亿元的股票市值,超越了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成为科学家首富。

这个农民叫李登海,被称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成为亿万富翁让他有些意外,因为最初搞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并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只是对玉米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赶超一个目标的梦想。

1949年9月,李登海出生于山东省莱州湾海边一个普通的小渔村,父亲期望儿子将来长大能出海谋生,所以就给他取名“登海”。然而他还没有学会出海打鱼,就与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年自然灾害,李登海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因为饥饿,留在童年最深刻的印迹就是和母亲一起推碾子磨玉米,一边推着碾子转,一边可以从磨眼儿里拿几颗玉米粒放在嘴里吃。尽管又干又硬,但比起玉米轴、树皮、草根、树叶等也是美味了,那个时候,他最盼望的事,就是能够吃上玉米面做的窝窝头。

1972年,李登海从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有关美国的消息,说美国一个农民兴建的先锋公司,培育的春玉米产量达到了亩产两千五百斤。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因为当时莱州玉米产量每亩不过两三百斤,2500斤的亩产量绝对是个天文数字。震惊之余也激发起了他的斗志,他是农民,我也是农民,美国人能做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做到,从此他开始了玉米高产品种的培育。

1974年,从莱阳农学院进修的李登海,得到了一位老师好不容易从美国带回来的二十几粒玉米优良品种,这让他如获至宝,一回到村里的农科队,就立即着手对这些种子进行杂交实验。玉米长出来了,没有肥料,李登海就带人挖厕所,没日没夜地干,汗水终于带来了收获,1975年的那个秋天,试验田的玉米亩产达到了创纪录的一千零二十四斤。

看来通过杂交,创造新的玉米品种这条路是走对了,他觉得照这个速度,打破美国的纪录指日可待。李登海的干劲儿更足了,他先后引用了国内100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杂交试验,然而几年过去了,产量却一直很难突破1400斤。他寻找问题的原因,发现时间成了他最大的障碍。

玉米的选种就是在一批玉米当中挑出品质最好的种到地里,第二年再从收获的种子中选最好的种下去,如此反复六七年,才能让这个品种稳定下来。于是,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撑起了塑料大棚,春节刚过,他就播下了玉米种子。等到自然条件下开始种植玉米的时候,他的玉米已经在大棚里收获了。而等到10月份,他就已经在这一年里收获了两季玉米。一年当成两年用,效率提高了一倍,可李登海还是感觉育种的速度太慢了。

有一天,深受育种时间困扰的李登海突发奇想,他要到海南去种玉米。海南的秋冬季正是玉米生长的季节,在那里通过精心的栽培,又可以收获两季的玉米。从此以后,李登海就成了追赶太阳的人,春夏时节,太阳向北移,他就赶回山东,秋冬将至,太阳向南走,他就奔赴海南,四季都在跟着太阳转,这样一来,他一年就可以完成别人几年的工作量。

从1978年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李登海每个冬天都是在海南度过的。常年追随着太阳的脚步,使李登海培育了近九十代品种,同样的时间,他比别人多收获了三倍的育种数据。1989年,他研制的掖单13号诞生,创造了每亩109629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05年10月17日,李登海研制的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3719”,再次创造出世界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将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提高了305.57公斤,远远超过了美国人两千五百斤的纪录。李登海终于完成了当年许下的诺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当年自己要超越的目标——美国的先锋种业很快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资合作。

尽管登海种业的上市,使他成了亿万富翁,但他并没有因此有任何改变,‘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跟随着太阳的方向,奔走于山东与海南之间,每次到海南妻子都要陪着他一块儿去,但是他却从不让妻子和自己乘坐同一班飞机,因为他随身携带的玉米种子都是精心挑选的,生怕有半点儿闪失。每次出门前,他都是把种子分成两包,他和妻子各带一包,搭乘不同的班机,就是怕万一发生不祥的事情,把种子损失掉。玉米成了他生命中最不能割舍的东西,甚至比妻子和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很多人都对“科学家首富”这炫目的字眼儿投去羡慕的目光,其实知道了他成功的经历,我们更该看到他几十年如一日追随太阳的身影,更应该算一算他数倍于常人的生命长度,他执著的精神才是最需要我们仰慕的财富。

猜你喜欢
登海亩产夏玉米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2015年咀头乡白尧村全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