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赫
[摘要]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着力点。因此,对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189-02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中所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并渗透到各教学环节和其它育人环节,这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作。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高职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综合应用人才为基本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要求其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对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一)职业理想缺失,漠视传统职业美德,缺乏职业责任感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各种矛盾增多而政治环境又比较宽松的情况下,职业理想危初亦出现在高职校园里。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部分学生认为在现在的社会中保持职业道德就只会吃亏,一部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淡化,反而对职业工作中的投机现象比较热衷。这就导致在学生们对当前职业生话中的很多问题都缺乏正确分析。
(二)职业价值实现上过于急功近利,只重视物质价值,忽视精神价值
部分高职学生只重视个人物质价值的实现,把“为国家做贡献,增强事业责任心”等排除在外,职业态度上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认为学习技术可以为自己带来金钱和实惠,而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与个人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毫无关系。
(三)职业合作意识薄弱是高职大学生的“软助”
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精神,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应有的礼仪修养。只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才能在分工细致的条件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开拓新的视野。
二、企业对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靠得近,与地方经济贴得紧,以市场需要专业培养为导向。因此,企业非常需要和欢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但当前企业也有对高职生许多不满的地方。这种不满意主要反映在两方面:职业道德修养欠缺和实践能力弱。尤其让企业家感到最痛心和担心的,不是学生的技能差、水平低,而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缺乏爱岗敬业和忠诚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学生缺乏诚信的品质,无法与企业共生存、共兴亡。这样的一批人在企业里,令企业很为难。
企业也很看重学生的诚实守信,学生的毁约行为、到岗率的不足和频繁跳槽已经引起了企业的反感。按规定,应届生与一家公司解约后再与其他公司签约,需要到就业办领取新的就业协议,而有的学生为了隐瞒违约这一事实,就谎称协议丢失,或是干脆到黑市去购买新协议。企业认为解约本身并不说明职业道德有问题,但这一种隐瞒事实的解约方式,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有的学生把选择的职业、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有了工作经验并且时机成熟便“挥手作别”。有的企业花巨资送招聘进来的大学生出国培训,可一些年轻人学成回国后却甩手就走,走时甚至还偷窃商业机密。在“利”字当先的社会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毕业生强化个人利益,没有奉献,只谈索取,淡化国家和集体利益,舍弃职业的思想价值,呈现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这使许多用人单位大呼“学生找工作时需要上的第一课都是职业道德课”。
社会对人才有这样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只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心态的人,才能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型人才。随着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不再一味追求学历,更为看重学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软”素质。同时,企业希望院校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并能与时俱进地增加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适应性、创新意识、廉洁奉公、商业机密、产权意识等新内涵。
因此,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勤业精业思想,促使其形成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意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当前教育工作中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三、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党中央2001年正式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其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对于我们确立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
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更应该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
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规范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主性不够,自律性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不认真,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谈不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敬业和奋斗。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入手。各高职院校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常规管理制度、公寓管理制度、考核评优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等,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常规管理和专项整治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知荣辱、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管理和教育的同时,学院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行动。如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如寝室美化大赛、青年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人沟通、服务他人等职业品质;专业社团也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倡导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榜样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其实就是一本活教材。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大批的青年教师走向了高职教师的岗位。他们大多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任。但令人堪忧的是,有的青年教师为人师表不够、敬业精神不强、拜金主义严重、重教书、轻育人、言行无度、表里不一等等,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一些老教师中也出现了不良的教风,缺乏对教学的热情,把教学当作负担。因此,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树立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的信念对高职院校来讲尤为重要。
学校必须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身作则,诚信立教,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职业道德的提升赢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为学生做良好职业道德的榜样。
(三)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
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规范等内容。但不少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设施投入不够、教师力量薄弱、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考核评价简单。再加之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大多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很少涉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而各专业课教师存在着专业课教学比职业道德教育重要的思想,在教学中忽视了各专业职业道德的教育,甚至在培训学生考各项技能证书的考试中,即便有专业职业道德课程考试,教师也只是让学生自学,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必须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
(四)重视并改进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
学院要提高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对教学师资和设施的投入,强化专兼职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和锻炼的机会。教师自身也要提高认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互动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校企双方共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安排等事项,聘用优秀的一线技术员为学院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等,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要改革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方式往往只注重笔试为主的卷面成绩,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使得学生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以致就业以后,一些学生在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不懂与人沟通和共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方式。应采取考评结合,建立院校、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把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转变为注重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可以通过企业和社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五)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力度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关键手段。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不少高职院校实施“2+1”的高职模式,两年的在校学习,一年的生产现场实习实训,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加强职业习惯的养成。在实习中,学院不可让学生放任自流,可以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的要求要与实习单位员工同等要求,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同时,严格管理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她们把这种规范通过习惯养成而内化为自身道德修养,并转化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学院可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跟踪教育,通过收集信息反馈,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来做敬业爱岗方面的报告等方法,让实习、专业实践也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如此,在平时校方、企业、学生三者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校方和企业要加强联系,让学院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让企业了解学生的现状,共同引导大学生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职业道德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进入职场的初期就打下扎实的根基。
(六)专业课教学与职业道德教学相配合
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要熟悉本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把诚信、良好品质和职业道德内容贯穿到专业教学的始终,营造覆盖式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学氛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融入,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院还应该及时建立高职教师定期下企业的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
(七)强化以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各院校的职业指导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比较重视具体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知识、技巧方法,而轻视、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养成的教育。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应是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同时,职业指导不应只是指导毕业班学生如何找工作,而应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注重帮助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把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就业指导的根本任务,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等,不断适应企业和市场对职业道德教育新内涵的要求。
(八)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根本的素质,对其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缺少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能对自我进行正确认识和分析,不能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建立和谐完美的关系,对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能力较差,归根结底还是缺少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素质。人文素质的教育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理想、信仰和信念的确立,道德修养的增强,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院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和礼仪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我国社会就业岗位技术要求的需要,是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素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一定要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让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真正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