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伟
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出了许多活跃在国内舞台、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民族歌手。这众多民族歌手的频频亮相,反映了民族声乐教育的繁荣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民族声乐演唱法的争议,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关注和探讨。下面我就从民族声乐教学的目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民族声乐教学目的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我们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首先作为民族教育,其目的应该是通过对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学习,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状况、发展轨迹以及演变方向,同时对其精华部分继续研究、继续发展,使其以一种更高级的文化形态得到传承;其次具体到声乐教育,它的目的当然是通过对民族声乐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己的歌唱实践,继承和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声乐演唱艺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以及相关的表现手法,以增强民族声乐的表现力度。同时对民族声乐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补充和发展,争取早日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以发展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和声乐实践,推动声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声乐教学是对声乐教育目的的落实和实践,它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或是演唱技巧,塑造出音色、音量、音域以及表现等都一流的“人声乐器”,使这个乐器将不用再受人的身体机能的限制,依靠锻炼好的声乐演唱机能,以及在声乐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积累学到的声乐演唱技巧,再加上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唱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的歌声,表达出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个性气质,并通过对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掌握,最终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准、较全面技能的民族声乐演唱专门人才。同时通过对他们的演唱方法、演唱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归纳出新的见解、观点,以补充和发展我们的民族声乐理论。
二、民族声乐教学手段
任何实践活动最后目的的实现都要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或是行为准则,需要实现目的的实践载体。所以我们在制造乐器的不同阶段,根据这个乐器的特点及问题对症下药,用适用于它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其性能来演唱适合它的各种声乐作品,使“人声乐器”的制造与演唱实践结合起来,二者共存共荣,互为前提,即我们可以通过对乐器的制造来达到轻松歌唱的目的,同时可以根据该乐器发出的实际音响来继续改造、完善这个乐器的性能。
三、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是一种抽象活动,它与看不见的东西打交道,不能用明确的语言指向来具体说明,所以它更多的是运用一些心理感觉、听觉感受和视觉记忆等各种感觉教学法来完成的。感觉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它不仅是声乐教师教授声乐的最佳手段,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就是各种启发式感觉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以及视觉记忆教学法等。
在歌曲教学和表演教学中更是离不开视觉记忆的参与,当我们要演唱一首作品时,首先要分析、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感,这时我们的视觉记忆就要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它可以使作品描述的意境在歌者心中再现,帮助他加深理解,把握情绪。此外在表演教学中,我们常常要观摩、学习、模仿别人的形体动作以及表现神态等,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表演,这也是通过视觉记忆来实现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声乐教学主要是指学院派的教学规则及教学体系,本文所探讨的也正是这种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具体手段及方法等。在这样的民族声乐教学情况下,因为大家都依照共性特征在训练声音,制造发声乐器,如果再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把握这个共性特征的度或是分寸,过分强调共性,让学生一面倒,那么难免会培养出目前社会上正议论着的“罐头歌手”,真的造成学院派民族声乐教学“一花独放”“千人一腔”的局面,从而影响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多姿多彩,演唱方式多元多样的状态,那将是很遗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著.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 薛良著.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3] 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