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熀成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小学古诗词更是生活的简明概括,通俗易懂、易记易诵是它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对小学生可谓影响很大。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诗词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面,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孝敬老人、积极进取的健康个性。
关键词:古诗词;人文精神;健康个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可以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才能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有滋有味。特别是我们常乐此不疲、百读不厌的小学古诗词,其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调、清新的格调、深刻的哲理,读后更加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新课程推行后,小学教材的编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体现在古诗词方面,总的来看具有生活化、通俗化、哲理化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一个成长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应以体现简单、易学和便于理解吸收为准。小学古诗词正是这样,在教育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喜欢记诵,而且兴致很浓。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把握这一有利契机,潜心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教材知识的传授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寻找突破口,展现内在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唤醒小学生精神世界中的自由进取精神,让他们在清新、通俗、记诵便捷的诗词名句中感悟做人的真谛。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知识层面的考查,对人的生命存在及整体关怀很少理会。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好与此相反,它强调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精神。钱理群在《我的教师梦》中强调,青春期本身包含“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事业的向往和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一种的好奇心;由此贯穿了锐意激情的生命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不停息的精神探索,永不满足事业现状的批判创造的精神。”而这种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的青春精神,恰恰就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今天读来,不免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反思、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
根据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设置,我认为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抓住这种“独立、自主、批判、创造”的人文精神,要深入挖掘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精神意蕴,在教给学生基本诗词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感悟诗词意境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新课程要求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不多,约一百多首,但这些诗词都各具特色,意蕴深刻。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清新优美的图画。在教学中,我们要把鲜活真实的画面,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把诗词的意境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画面蕴藏的意境之美。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心底纯真、想象丰富,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态度展开合理想象和丰富联想。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以诗人的身份融入画面当中,感受自然的真实之美。例如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们自然会联想到万丈瀑布从天而降,感受壮观宏大的气势。再加上教师适当点拨,他们就会对李白的豪迈、狂放产生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随之提高。
二、感悟亲情,提升家国之思
小学古诗词中大多数简明好懂,富有真情实感,尽管言语通俗,但其情意真切,我们耳熟能详的《游子吟》就是最好的例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加上课文中的一幅插图“慈母缝衣图”,不免使每个出门在外的游子想到自己的慈母。读完此诗,我们深深感受到天下每一位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心和关怀,那一针一线,其实就是母亲关怀儿子的印证。母亲的关心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个离家远行的人游在千里之外,怎能体会不到对慈母的感恩和怀念。还有“家祭无忘告乃翁”,即将离开人世,但对家国的关心依然不减,可谓壮哉悲哉。亲情是我国文学作品的一个传统体裁,家国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应从小起读懂它、理解它,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才会生生不息、民富国强、人心凝聚。
三、凸现德育,教会做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其《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精辟指出:“教育”首先是人学,即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哪些做人的道理。小学古诗词中有许多含义深刻、催人奋进、令人深思的诗句,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通俗易懂地写出了做人应该有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进取上进的信心。人生价值不应以金钱衡量,而应该淡泊名利,把对别人无私奉献当作自我价值来实现。在诗词教学中,这样的诗句才是最具德育作用的,教师一定要深刻讲解,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小学古诗词教学不同于中学或大学的古诗文教学。关键要把握好通俗、易懂、简单、直白的特点,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到清新优美的意境、丰富深刻的内涵、高雅积极的精神,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展开思索的翅膀,从诗词的深刻哲理中感悟做人的真谛,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