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建设探析

2009-07-04 05:03张玲琳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探析大学生

张玲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预警、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建设;探析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同时,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就业求职等方面受到的冲击和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这些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大学生已占我国心理疾病患者的20%,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大学生占退学学生总人数的50%,而且还有上升趋势。

二、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自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中国高校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新时代。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角度切入看,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一)大学生的社会分层复杂化,大学校园内存在各类特殊的群体

1.贫困生群体

高校贫困生成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重点,国家不断加大贫困生资助范围,也是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从自卑、羞于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到“争当贫困生”、努力证明自己是贫困生这样一个超障碍跨越,贫困生群体里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一方面,沉重的经济压力给贫困生造成学习困扰、人格缺陷等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巨额资助让贫困生甚至不贫困的学生心理失衡,走入另外的误区。

2.就业困难群体

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竞争上岗,适者生存。整个高校毕业生中有部分弱势群体,如结业生、不擅交际且来自农村又无家庭背景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显得相对困难,造成暂时的失业。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恐惧、焦虑会打破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3.高职专科群体

高职专科群体在大学校园内是一个特殊群体,专科生就业压力大,高职生源英语基础差,专业技能较差,这些让高职专科群体在大学校园内显得很特殊。

大学校园内还存在着恋爱问题群体、上网成瘾群体等,他们也是心理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高发群体,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各种心理疾病袭击校园

心理疾病的增多,影响着大学校园的蓬勃发展,也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犯罪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情杀案”“人格扭曲造成的变态行为”“学业压力引起的过激行为”在高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1)抑郁症成了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流行性感冒。一旦染上抑郁这种流行性感冒,就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觉得无助、绝望,什么都往坏处想。

(2)强迫症、心理恐惧症等各类心理疾病也在侵蚀着校园这块净土。这些都源自一种内心的恐惧和压力,或许因为学业、或许因为情感,甚至因为正常的社交受阻而出现这些负性情绪反应。

(3)竞争压力造成焦虑症。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在不知道自我排解或自我调节的情况下,这种焦虑症就会由轻微的焦虑情绪变成一种症状,由此导致很多相应的情绪化行为产生。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迫切需要和期待。而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如何让生活的环境更健康,将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三)建立心理预警机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20年的探索作出的新的尝试,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1.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增长。心理成长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成长的内涵很广,包括心智的增进、心理承受力的提升、人格的不断完善、意志的提高、适应能力的增强等。心理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大学这一时期对心理成长有着更为特殊的作用。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追求独立却又依附父母,时而冷静时而冲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冲动,渴望自我实现又常屈服于现实。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家长期望、社会期望和自身期望的多重压力下,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在理想受挫的情况下变得极不稳定,由此出现相关的心理疾病。建立心理预警机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寻找到影响心理危机的因素,寻求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帮助大学生在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健康成长。

2.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和谐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整个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部分来源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及社会期望价值压力。实行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家庭和谐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如何建设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及实施保障

1.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的建设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般都是按如下步骤操作:①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称之为心理普测。一般在新生初入学时就开始,通过心理普测发现潜在的问题学生;②开设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这种方式属于守株待兔型;③心理健康大学生社团组织,这类组织在各高校也许说法不一,但都大同小异,平时都是帮助教师开展辅助性的工作,参与开展大型的社会活动;④建立档案制度,对被认为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个别治疗,包括谈话、组织活动、给予特别的关注甚至对个别人要劝其离开学校。要想建立高校心理预警机制,需要构建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体制上,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为所有学生开展心理测试活动,动态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风貌。通过科学的手段建立的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可以发现处于严重心理危机状态的对象,从而拿出相对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同时,还可以把潜在的心理危机对象纳入到时刻观察和预防的体系当中,并准备好同一类别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心理档案应该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杜绝因此而产生的歧视现象。

(2)建立一条龙模式的人员服务。建立辅导员负责制,以辅导员老师为中心点,和班干部助理、心理咨询老师连成一线,辅导员通过班干部助理随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动向、心理动态,遇到问题与心理咨询老师沟通,注意解决和沟通的方法。有了一条龙的人员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地把握突发事件,避免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但一条龙服务也和心理档案的建立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保密原则,禁止将自己了解到的他人心理问题同其他人讨论。在选举班干部助理时,要重视这一点的考查。

(3)学校为了心理预警机制的有效建设,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理协会等。

(4)学生的自助和互助模式探讨。心理预警机制的建设,归根究底,是为了预防心理疾病和各种现实悲剧的发生。学生的自助和互助,在校园心理预警机制的建设中,是一个很值得推广和探讨的模式。比如,在学生中开展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教育,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关爱及自爱;关心处于高危状态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积极关注他们的成长;随时回访和关注处于危险状态的学生,让他们自己也意识到目前的状况,能及时和周围人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心理预警机制实行的保障

(1)积极开展心理预警的宣传教育。进行心理预警的宣传教育可以纠正人们以往常常误认为心理危机是思想问题的错误认识,从而以一种更宽容的心态面对心理危机者。宣传方式可以是网站、宣传栏、手册、报纸、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师生都认识到心理疾病的危害,提高辨别心理危机的能力,了解有效的应对方式,构建帮助心理危机者走出困境的同伴支持系统。这也是心理预警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2)加强同社会和家庭的横向联系。社会和家庭因素对高校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有义务将此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为社会、家庭成员提供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比如,可以将体现本校风貌以及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定期寄给学生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同孩子们一同熟悉学校的政策,让社会和家庭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和家庭也负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以此达到优化下一代的教育、提高入校生心理素质、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

(3)校内政策上要加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力度,不仅是精神上,经济上也要给予支持,让心理预警机制的建设没有后顾之忧。

四、心理预警机制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上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困难

(1)心理预警的程度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还需要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积极研究,尽快制定。

(2)虽然一再强调心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保密性,但经手的人越多,其保密工作越难“保密”。

(3)缺乏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现在高校由于编制和人员分配的问题,专门从事心理方面工作的老师并不多,大多由辅导员及心理学老师兼任,在精力上难免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 冯文广主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青年探索,2006(5).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探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VR阅读探析
大学生之歌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HTTPS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