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 陈迎军
如何化解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让教师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已成为众多学校管理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我们学校从2007年开始,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全员参与,共同揭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内涵
教育培育一种精神,精神养育一种教育。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拥有和谐的身心,感受世界的和谐、美好。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认识到生命对于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并促使受教育者走上生命的自我建构之路,这样的建构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和谐的环境里完成。基于此,我们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生活、工作环境,对教师的管理改传统的“一言堂宣教式”为“人人参与畅所欲言式”,从而共同揭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内涵。学校组织全体党员、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40岁以上的教师,围绕“如何实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通过讨论,全体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要快乐工作,依法执教是前提,做一名好班主任、当一名好教师是根本,领导、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好教育教学是保障,从初步了解学生到深入了解、全面了解学生是重要途径。要快乐生活,珍惜拥有就是幸福,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缓解压力的技巧,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处理好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二、以辩论赛活动为载体,使思维火花互相碰撞
学校以“快乐工作与依法执教”为论题,选取其中有争议的观点“教育是否需要惩罚”进行辩论。辩论赛分四个阶段进行:双方一辩观点陈词,质询攻辩,自由辩论,双方四辩总结发言。辩论过程中,正反双方妙语连珠,语言幽默犀利,慷慨激昂,互不相让,整个辩论过程十分精彩,场下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掌声不断。经过辩论产生明确的观点:虽然心理疏导不是解决学生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是惩罚不是体罚,惩戒不是批评,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教育要走进孩子的灵魂,发自内心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本次活动缓解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给广大教职员工带来的压力,使主题教育的思想观点更集中,思路更明确。通过辩论,让大家更加明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依法执教,才能够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三、人人书写、体验和创造案例,从而全面了解并走向每一个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学校要求教师人人都写案例,从而真正把全面了解并走向每一个学生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学生是个理想目标,可以围绕以下主题写案例:把学生的世界还给学生,相识与相知——从初步了解到深入了解,了解学生要掌握方法,随时随地对症下药,与学生近些,再近些,在爱的基础上谈话,一次活动胜过无数说教,善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一起发展等。人人都做案例的写作者、体验者、创造者。这样一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会跃然纸上,一点点真实的体验就会流于笔尖。
教师陈杰的案例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引起了众人喝彩,也从理性角度引起了全体教师的反思。陈老师的班里有一名女生,家庭不是很富裕,但却养成了与同龄孩子攀比吃穿的不良习惯。她还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以至于离家出走。当陈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去家访,并发动学生去寻找,经过耐心疏导与规劝,最终使其重返校园。陈老师由这件事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一是学生虚荣心强,攀比,过度超前消费,应及时教育学生怎样理财、如何勤俭、如何计划消费。二是要认真观察学生之间有情况相互隐瞒、知情不报的不良现象。三是班级中个别学生的出格现象有些可以完全杜绝,杜绝的方式应当是果断处理,而不可以完全杜绝的现象只能采用说服劝导。四是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从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入手来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要从外部因素加压驱动,从内心深处激进鼓励,这样才能真正转化学困生。
四、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工作,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良好而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关键,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发展,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关注人性。教师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教师——受管理的人。这使得教师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客观性,即人本身有客观存在的个性、愿望、需求等,因而作为学校必须主动去了解和把握教师的个性、愿望。二是主观性,即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可以能动地选择配合或忽略甚至明确拒绝学校管理者对其的管理。因此,管理要围绕着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学校的领导力。
及时沟通。沟通的前提是信任。如果教师能体会到来自学校的信任,则信任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管理,这比任何严密的监督、强制性的措施都要来得有用。学校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给校长写信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广大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适时放手。在学校管理中,适时地放手,给教师自己一个发展的空间,可以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信任感。用人唯贤,找到合适的人选,把一些重要的事交由其完成,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增强教师的向心力。
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的教育应当体现在为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公平的机会;我们把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使学校教育在和谐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和谐。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是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应当是公平、民主的教育,应当是营造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真正让教师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教育。这样,学校教育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柱。
(本栏责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