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摘要: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国家利益源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国家利益是两国战略关系的基础,中美战略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既是国际环境塑造的结果,更是中美战略利益的变化所导致。
关键词:国家利益;金融危机;中美关系;战略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60-03
在当前世界各国未曾遇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中美两国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的走向与发展。由于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社会灾难性,不但将会直接影响到两国战略关系的发展,而且可能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因素。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美战略关系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关系受到损害。经济关系是中美两国战略关系的基础,是最不可动摇的基石。在当前美国遭遇金融危机、并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情况之下,奥巴马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的举措将会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这种不对称的贸易依存度在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时,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滋生,重新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依照目前形势,美国不仅要克服金融危机,还将对一系列产业进行重组,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很有可能在美国进一步升级。对中美战略关系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不可忽略的征兆。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一个衰退的阶段,在加上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将会促使全球贸易不断的收缩,直接导致中美经贸的往来。
2.政治关系起伏。中美两国的政治关系在战略关系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经历了迅速发展期、转折期、重新定位和获得新的发展期。两国的政治关系就如过山车似的,时而攀到最高点,时而伏到最低点,缺少必要的政治信任和稳定的相互协作。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西方国家以及新兴国家也难幸免,同样,美国也是伤痕累累,此次的金融危机不但使美国的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其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政治上的硬实力与软实力都相对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国内的经济衰退导致民众政治基础也不稳定。随着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实力相对上升,在关于中国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人权问题上,美国并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横加指责,虽然冲突还是有的,但是都巧妙的加以回避,特别是在中国的南海问题上,近来虽不断有一些摩擦,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国际影响,并未动摇两国政治关系的根基。在朝核问题上,由于被两伊问题及阿富汗问题牵扯了太多,而且国内的金融危机导致的萧条也使得美国处理国际事务有心无力,更多的时候需要中国的参与和合作,希望中国负起地区大国的责任。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向飘忽不定,使得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伴随着金融危机充满了太多的变数。
3.军事交流注入不稳定因素。中美军事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也是受制约因素最多的双边军事关系之一,历来被称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晴雨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侵袭下,中国有计划的进行军事变革和提高军事力量,包括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宣布大幅度增加军队的军费,主要用于提高官兵的福利待遇和更新某些武器装备,这些引起了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极度关注,各种评论也是如潮水般汹涌奔波而来。今年中国海军建军六十周年,不但邀请世界各国的海军舰船前来参阅,树立大国海军的形象,更是提出了向“深蓝”发展的战略构想与壮志豪情,包括中国官方宣布将要建造航空母舰,以及近来在中国南海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中美军事摩擦,都是引起各方关注,给中美军事交流注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子。一直以来,美国指责中国的军费以及军事战略意图的不透明,使得军事交流机制并没有美国想象的那样发挥它的作用。在朝核问题上,美加紧强化美日、美韩的同盟关系,将军事战略压力直接推到中国的大门口,这也将导致军事交流压力增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金融危机对中美战略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的可能性
1.置之死地而后生——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更加凸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指出,人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起人的行为的原因和动力。在金融危机面前,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需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也将得益于两国的紧密合作。现在,美国由于金融危机而把经济振兴这一本能的需要摆在首位,从而不断寻求国际合作,试图摆脱危机。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减弱,在国际事务中不再呼风唤雨,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在困难中谋求发展,不断寻求与中国的合作,甚至放松对华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事物都是呈现两面性,在美国国内,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来说也不啻为机遇。随着各国市场萎缩,消费能力下降,经济速度放慢,中国对美出口会急剧下降,这将自然地平衡美国人所抱怨的中美贸易。
2.美政府实现新换届——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要转折的新契机。中美关系如何发展首先取决于两国的对外战略,即中国的对美战略和美国的对华战略。从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态势看,中国对美战略发生主动的,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美国对华战略的变化就成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1944年的《五条协定草案》到1972年的《上海公报》,中共与美国的战略关系经历了一个“盟友—敌手—盟友”的大循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奥巴马对华政策将以务实的合作为主。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提升了中美战略对话的层级,将中方多年强调的中美双方的“战略对话”伙伴关系明确表达出来。美国对华外交政策悄然变化着,为平稳发展中美战略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3.金融危机的国际扩散——改革国际金融组织更需要中国支持。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各地扩散和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和蔓延,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在发达经济体同步经济下行时,世界经济越来越依靠发展中国家,然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中流砥柱”的新兴经济体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亦面临多重的压力。解决金融危机的出路是从根本上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减低美元在其中的支配性影响,增大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在其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使之既反映经济力量均衡原则,也体现各国互惠共利原则。战胜这场金融危机需要全球行动,合力应对,更需要中国的大力支持,在应对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体系。中国将会不遗余力的加大国内的经济调控力度,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国际扩散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约中美战略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台湾问题、藏独问题、南海问题等等,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都是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是中国政府自己要处理的事情,不涉及地缘政治的问题,不能国际化。
1.经贸关系。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得以维系的生命线,是两国根本利益的体现,搞得好是双赢的局面,搞不好则会两败俱伤。因此经贸关系的发展是比较平稳的,不像政治关系那样跌宕起伏,难以捉摸。此次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国内产业调整需要目标国,而中国则是美国最需要的合作国。同时,中国也需要世界的合作,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由于金融危机的肆虐,美国、欧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内在的必然性并没受到多少影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的访华,不断修补和重塑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合作的愿望,提出了“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的双边机制。虽然目前政治关系并不是很牢固稳定,但是只要经济命脉没有断,经济关系不断加热升温,政治也会慢慢的变热。奥巴马政府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稳定金融体系,复兴美国经济并开展富有成效的外交加大了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2.对外政策。此次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已经行不通,与布什政府相比较,奥巴马政府将更多地推进多边外交,但是坚持在多边框架内确立美国的主导地位;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将外交置于武力之上,不轻易对外动武。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对迫在眉睫的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结束布什政府的两伊战争,解决国内面临的庞大财政赤字和巨额国债,以及应对正在崛起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和安全挑战,大国均势与协调将成为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特色。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需要各国政府更加紧密合作,作为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美两国的在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奥巴马借G20伦敦峰会之机与胡锦涛会晤时,确立了“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两国关系新定位,并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强调崛起的中国不是美竞争对手,两国均可对彼此的成功作出贡献,同舟共济,共渡时艰。
3.对主要国际组织改革的思路不同,也是影响中美战略关系的因素。国际组织一般不代表任何单个国家的利益,这就使得国际组织能够代表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某种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是国际组织的宗旨。在联合国内部,各个国家关于扩常的斗争,一直都在争论不休。这其中涉及到了各方利益错综复杂的融合,也可能动摇现行国际体系格局的基石。中国是坚定反对关于继续扩充常任理事国的提议的,而作为国际体系中的老大哥美国,却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既想要支持日本入常,又不想打破现有的常任五国的常态,难以揭开其真实的想法。而且关于联合国会费的争论,是中美两国在联合国内部斗争的又一体现。中国利用此次金融危机的契机,增加必要的投资,就可以增加在经济组织中的发言权,这样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促进与其他各国进行制度改革以及交流中话语权的分量,不断的通过在世界舞台上的发言和对话,树立起中国大国的良好形象,和谐发展中美战略关系。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影响中美战略关系的还有政治、军事、文化上的因素,这些都或多或少有可能成为中美战略关系平稳和谐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此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发展两国战略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良好平台,此时的中国要利用美国影响力下降的时机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审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改革,平稳发展中美战略关系。
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妥善处理好中美战略关系的对策
1.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公共外交。如果说传统外交是指处理政治家和外交官之间关系的活动,即通过正统的外交渠道进行的外交活动的话,公共外交则是指政府、组织和个人力图影响公众的态度,进而影响对方政府的外交决策和外交活动的一种外交形式。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传统外交难以奏效或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国际政治发生变化的时刻,中国应当利用公共外交适宜的影响美国公众舆论,通过此次契机,奠定美国国内的民众政治基础。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改变美国国内对中国政策的理解,使得主导战略关系领域的决策层从美国精英扩展到美国的普通民众。特殊时机的公共外交不是放弃传统的外交,而是对传统外交在某些领域、特定时期的横向扩展。中美两国公众对双边关系发展的支持程度,是处理中美战略关系发展的重要国内政治基础。
2.制度化双边交往机制。中美两国经过后冷战时代的几番较量,正摸索出一套控制冲突、减少摩擦、解决分歧的有效机制,确保中美双边关系朝着积极合作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此次金融危机的严峻环境下,美国需要与中国交流和合作,需要与中国建立长期、积极、稳定且具有建设性的战略关系,这就需要深化中美经济安全和全球政策问题方面的高层对话,因此,制度化两国的高层对话、外交协调和互利合作,将使中美战略关系发展富有成效,不断深化双边战略关系平稳健康向前进。
3.加强经贸关系。中美经济相互依存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互为本国主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国债持有国;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直接投资国。中美经贸关系是双边关系中最具共同利益和发展潜力的方面。随着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经贸关系日益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防止中美战略关系翻船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