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城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2009-07-02 05:19李怀建陈学妍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宿迁泰州经济发展

李怀建 陈学妍

摘要:江苏省宿迁市和泰州市都是设立时间不久的地级市,两者在经济总体发展情况、主导产业的选择、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机理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在多方面对宿迁及泰州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宿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为进一步促进宿迁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兴城市;宿迁;泰州;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58-03

一、引言

新兴城市是指那些建制时间不长,在较短的时间内经济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同时成为所在区域重要力量的城市。由于普遍存在发展的起点低、经济发展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缺乏等特点,这些城市不仅要快速发展自身经济,同时还要面临着与周围城市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江苏省宿迁市和泰州市分别于1996年7月和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县。总面积8 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人。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目前,下辖三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以及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和苏宿工业园区。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2007年末,泰州市户籍总人口为504万人。全市总面积5 79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8平方公里。目前,泰州市辖2个市辖区:海陵区和高港区,代管4个县级市(靖江、泰兴、姜堰和兴化,以及泰州经济开发区)。

二、宿迁与泰州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一)经济总体情况的对比

1999—2008年,宿迁GDP从182亿元增加到672.5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5.74%,人均GDP从3 662元增加到13 110元,平均增长率为15.39%;泰州的GDP从368.9亿元增加到1 394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5.99%,人均GDP从7 380元增加到27 713元,平均增长率为15.91%。这两组增长速度泰州都比宿迁要大。通过这些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在一些年份宿迁的增长速度比泰州要快,但多年的平均值比较宿迁仍然落后于泰州。也就是说,宿迁的经济总量及人均总量不仅在绝对值方面落后于泰州,相对增加速度也落后于对方,两地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008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675.2亿元,排在江苏13个市的第13位,人均GDP为13 110.68元,排在第13位;而泰州GDP达到1 394亿元,排在第10位,人均GDP为27 713.72元,排在第8位。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人均GDP低于泰州的全部都是苏北城市。另外,从县域经济的角度看,宿迁下辖的泗洪县、泗阳县和沭阳县人均GDP分别为10 628元、10 448元和10 116元,排在49个县(以及县级市)的第43位、44位和46位;泰州下辖的靖江市、姜堰市、泰兴市和兴化市人均GDP分别为为45 113元、29 410元、24 280元和16 400元,分别排在第11、20、25和35位。

(二)主导产业的对比

对于新兴的城市而言,经济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否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方面,根据江苏省2007年统计数据,泰州以及宿迁的三产结构如下:

其中,泰州的三产结构比为8.56:58.25:33.19,而宿迁的三产结构为22.02:45.98:32.00,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两个城市的共同问题都在于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小。当然,对于新兴的城市来说,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另外,从主导产业方面来看,在2007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公布的省重点培育的100个产业集群数目中,宿迁市共有木业产业、蚕丝稠产业、玻璃产业、酿酒产业以及棉纺织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入围。另有像彩塑包装、花卉等一些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五大产业集群共有企业3 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4家,2007年实现产值227亿元。其中,木材产业是宿迁的第一主导产业以及最大的产业集群,2007年实现产值100亿元,有3 000多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8家。酿酒产业实现产值47.4亿元,其中,“洋河”和“双沟”两个白酒品牌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品牌。

相比之下,泰州在江苏省100家重点培养的产业集群中有10个入选,包括泰州医药产业集群、泰州内河船舶产业集群、泰州汽车传动配件产业集群、泰兴减速机产业集群以及江堰石油机械产业集群等。这些集群所在的产业在技术、资金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等很多方面明显强于宿迁的几个产业集群。这10个产业集群在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1 000亿元,共有企业3 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 300余家。

根据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角度对产业集群的解释,目前宿迁的产业集群仍处于第一阶段:企业依靠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的低级阶段,离第二阶段即依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出现的高级阶段还很远。宿迁在产业集群方面还存在着效应不显著、关联配套能力不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不足。在人才、技术及资金支持方面,自主创新方面以及健全的服务体系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提升产业集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外部环境的对比

宿迁和泰州作为两个几乎同时设立的新兴城市,由于其所处区位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外部环境。

从地理位置上看,泰州地处传统意义上的“苏中”地区,宿迁则地处“苏北”地区,苏南、苏中和苏北在经济发展中明显呈现出逐渐递减的局面。另外,从所属的经济区域来看,泰州位于长江沿岸。江苏省2003年提出了关于沿江地区的开发战略,其中的沿江地区就包括泰州市等6个市区以及包括其下辖的泰兴市和靖江市在内的15个县市。沿江地区的开发不仅使得该区域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而且使得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城市来说,可以享受到从全球的视角承接资本及产业转移的好处,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例如,在2007年发布的江苏省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造船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就需要整合之前的分散资源,向沿江北岸的揚州、泰州及南通三大船舶修造基地转移。在积极发展的产业项目中,生物医药行业要依托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及扬子江药业城等基地,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行资源、资本的重组,加速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

另外,泰州还处于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当中,可以承接上海及整个苏南城市在产业方面的转移。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在长三角的16个城市中,2009年第一季度泰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3%,增幅居16个城市的第一位。另外,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5%,增幅居第一位,外贸自营出口总额增幅居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第三位。相比之下,宿迁作为一个新兴的苏北城市,周围缺乏大城市在经济方面的辐射。虽然江苏省政府2002年就正式批准了《徐州都市圈规划》,宿迁是其中的一个中心城市。但该都市圈的发展难以令人满意,徐州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小。不过,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长三角”的区域范围已由过去的“16城市”,扩容至“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全部区域”,至此,宿迁也成为更广范围内的长三角城市。但是,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宿迁这个新成员享受到的好处。

(四)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比较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经济增长的原因可以表述为:第一,获取新“知识”(包括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概念);第二,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第三,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进口品等)。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从2004—2007年,不论是人力资源、资本的积累等方面宿迁和泰州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泰州,宿迁无论在经济发展的起点、或是主导产业的层次及水平以及内外部发展环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其中的部分差距甚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此,如何缩小差距以便更快更好地发展宿迁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提升宿迁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

(一)发挥制度供给的后发优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资本、人才、技术等因素外,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道格拉斯·诺斯指出:“制度提供了一种经济的刺激结构,随着该结构的演进,它规定了经济朝着增长、停滞或衰退变化的方向”。后发地区通过效仿或移植先发地区的各种先进制度并经本土化改造进而形成制度的后发优势,这些有时主要表现在成本优势、时间优势以及经验优势三个方面。宿遷应该充分利用新兴城市的自身优势,积极推进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市场新主体;推进市场制度该给,营造投资创新环境;推进非正式制度变迁,强化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改善人文环境,在公共服务上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改善政府的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积极承接苏南相关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重点提高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进一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三)提升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另外,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其他地区优秀人才到宿迁来工作或是创业,为宿迁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四、结论

宿迁与泰州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但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起点,或是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宿迁在与泰州的比较中大都处于劣势。当然,宿迁也具备自身的优势,比如在制度方面。因此,宿迁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并借鉴外部力量,实现后发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宿迁泰州经济发展
The Way of Writing an Attractive Cover Letter Through Receptive Aesthetic Theory
大运河·宿迁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以文化为支撑撬动宿迁融进“一带一路”
泰州古韵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