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化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构想

2009-07-02 08:36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0期

刘 岩

[摘要]敦化市建设为园林城市,进而创建生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优势,是理想的发展目标。结合敦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敦化的自然、人文资源,探讨对敦化生态城市建设的初浅构想。

[关键词]敦化市 园林城市 现代化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84-01

本世纪初,敦化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敦化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宏伟战略。吉林省《关于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提出要“逐步把敦化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敦化建设成为吉林东部的现代化生态城市,要用10-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确定了敦化城市发展的自然和人

的努力方向。

一、生态城市是敦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努力方向

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昭示着人类住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即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提出的,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它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共生,已成为当今区域发展目标和重要模式。

二、敦化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势。敦化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全市幅员面积1.2万平方公里,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植物繁茂、风光秀美、宜人宜物,有利于多样性生态的形成和保护。全市大小河流纵横、湖泊、水库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2.1%。

敦化市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植物种类有1500余种,野生动物160余种。六顶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牡丹江源头牡丹岭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文化优势。敦化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县”悠久历史。敦化是唐代渤海王国的开国奠基之地,其后的辽、金、元、明、清各代王朝都在敦化留下了鲜明的印迹。六项山古墓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六项山正觉寺是第三代传人旅美高僧释佛性大师1993年恢复重建的,是国内大型庙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尼众道声场。由此带动了敦化旅游文化的发展,被评为省优秀旅游城市。

(三)环保优势。敦化市环境保护形势较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85%;工业废水处理率98.2%,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50.3dB,城市交通噪声年均值68.4dB,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绿地率为32.3%,人均绿地面积35.7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城市和省环保模范城及省级园林城市。

(四)经济优势。敦化市相对于全省其他中小城市,经济增长较快。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1.3%,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上中等水平。社会事业正在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敦化的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

(五)城市规划建设优势。敦化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法制较健全。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全市幅员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不同功能,生态保护用地,林地、农业用地、水资源及保护用地等都已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城市设计和环境设计。每年以年均投入1.5亿元资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花大力气营造优美街景、市容,取得良好成效。已建成绿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2.3%,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步构想

(一)确立建设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把自然和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既要看到城市,又要兼顾城乡;不仅要站在人的角度,而且要站在自然的角度;不仅要以现在的眼光,而且要用未来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自然形态,城市构建和市民需求三方面内容。

1.自然形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二是丰富物种,实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三是构建生物链,满足各类生物生存繁衍需要。四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共生关系。2.城市构建。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共生原则。要把城市建成既适宜人类居住,又适宜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人与自然、城市与生态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实现共生共荣。二是统筹原则。陆、海、空共同构成生态环境,将山地、水面、天上、地下作为一个大系统,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三是科学布局原则。各功能区合理分布,完善生活、生产配套,处理好建筑单体与整体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容,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发展格局。3.市民需求。坚持以人为主体,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综合管理体系,满足市民在生存、安全、健康和发展等各个层次的需求。

(二)建立协调和控制机制。1.建立协调机制。成立生态城市建设协调领导机构,市长负责领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参加,人大监督,确保生态城市的有序开发和建设。2.强化全民生态意识。没有市民的参与、建设和维护,就无法建成生态园林城市。3.控制土地利用。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首先要防止侵占和破坏生态用地。规划生态用地的,原则上不批准改变用途。4.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规划标准和准则的制定上补充和强化生态城市的内容,严格规定各种生态环境指标,确定生态空间格局、结构和宏观布局,明确建设目标和步骤,调控和引导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5.规划调控。生态建设要覆盖全市1.2万平方公里土地。通过法定图则,确定生态格局和内容,不得擅改。

(三)多方组织实施。1.保护自然形态。一保地貌,二保山形水体,三保水源,四保自然保护区,五保风景保护区,六保农业保护区。2. 推进生态重建。进一步推进荒山、荒坡、荒地的复植造林,确保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为重建生态构筑物质基础。3.组建生态空间。宏观上,规划和建设生态网格,以大片森林和水域串联近郊园林、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和牡丹江绿化防护林带,形成生态网格。微观上,推广立体绿化。4.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协调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四)搞好生态管理。1.建章立制,依法治理。2.落实责任,全程管理。3.推广科技,解决生态难题。

参考文献:

[1]《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

[2]吉林省《关于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3]敦化市统计年鉴.

[4]李泽厚,《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会科技出版社,1989.7.

[5]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