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燕
因为要进行“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孩子们带来了好多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梨等。他们围着水果又摸又闻,还兴奋地交流着:“你看这苹果好大呀。”“真的,还红红的。”“还有这香蕉,弯弯的就像小船。”“是呀,眉毛也是弯弯的。”……听着洋洋和乐乐的对话,我连忙肯定道:“洋洋说得真好,弯弯的香蕉就像弯弯的小船,还像什么呢?”听我这么一问,乐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像月亮。”“呀,你的眼睛真亮,弯弯的月亮挂在树梢真好看。”“那还像什么呢?”正当我期待着他俩有更多更奇特的想象时,两个孩子却默不作声了。尽管我鼓励他俩不断开动脑筋,可他俩你看我我看你,什么都说不上来。
此时此刻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和懊悔,原本两个孩子的交流是那么投入,可就是因为我的提问打断了他们的思路,也扑灭了他们继续观察、交流的热情。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孩子们并不关注这些,他们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有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而我的介入反而令他们不知所措。如果当时我悄悄地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的交流;如果我发现孩子们一时想不出就不再追问,也许孩子们的交流会继续。
果然,第二天早上,好多孩子迫不及待地交流着有关香蕉外形的想象。“香蕉像跷跷板”“像羊角”“像小刀”“像弯弯的眉毛”“像爷爷的眼镜架”“像彩虹”“像小狗尾巴”“像大象的长鼻子”“像妈妈眯眯笑的嘴巴”。他们的想象着实丰富,远比我预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体会到在孩子们自主交流时不要轻易介入,给孩子更大的交流空间,也许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