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村市场不再是跨国公司的冻土层,Acer、惠普和戴尔在电脑下乡上已经铆足了劲。
——本报记者 李强强
自电脑下乡招标结果公布的一刻起,关于跨国品牌入围是否合理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长久以来,由于全球化的产品不适合农村市场使用,渠道建设能力有限,农村市场一直被视为是跨国公司的冻土层。而随着电脑下乡的逐步实施,惠普、Acer、戴尔等均开始调整战略,试图在农村市场上分一杯羹。
然而,这些积极的举措招致一些二线品牌同方的不满,他们指责惠普在电脑下乡中使用商用台式机,而非电脑下乡要求的家用电脑。
笔者认为,产品、技术、渠道……单独的某一因素不应该再成为衡量厂商的指标,软实力和巧实力或许才是电脑下乡的终极武器。软实力和巧实力不仅体现在整合营销的能力,还在于对农村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厂商的服务意识。无论家用与商用,适合农村消费者使用的才是最好的。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惠普已经开始在四六级市场通过宽带捆绑的方式挖掘农村市场,所销售的产品有多款型号均中标此次电脑下乡,而且口碑颇为不错。
退一步而言,PC市场需求相比三年前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向消费者的机型中,家用、商用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行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分别。这从目前PC厂商的部门结构上亦能看出端倪。戴尔、联想等厂商,已经舍弃了旧有的按照产品线分设部门的组织结构,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客户类型进行区分的新标准。
惠普在中标后发表的声明中也一再提及相关产品在农村广受好评的事实,并随即加大了对农村市场的服务力度。除了此前陆续开展的区域市场知识学习以外,惠普考虑到中国语言的多元化,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所以要求服务支持部门的员工尽快报名参加中国主要方言简单用语的培训,以便日后能够准确无误地与当地用户进行交流。
一家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跨国企业,要求中国员工学习地方方言,这与业界印象中的惠普出入颇大。但旧有的形象只是一个截面,现在,惠普正在改变。规模制造与规模销售不再是惠普的唯一优势,来自中国港台地区和新加坡的老板们已经不再紧盯着北京、上海、广州市场,而是开始频频现身于星罗棋布的四至六级城市,并且带去了农村市场的各项需求报告和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离最后的胜负还差很远,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开始。相比于以往任何一个形象,电脑下乡更需要一个会说方言的惠普,尤其是在这个服务大于一切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