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谎言像花般美丽绽放

2009-07-01 03:27王慧兰
现代家庭 2009年3期
关键词:户口谎言保姆

王慧兰

50年前,因生活困难,老夫妇无奈将刚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中的妹妹送给了别人。50年后,他们请了一位来自安徽老家的中年保姆。不料,通过种种迹象,老夫妇认定这个保姆就是当年他们送掉的女儿。天底下真有这样的缘分?

感人新闻是个谎言

姜建发和吴芳云是上海一对普通的老夫妇。去年年底,他们突然成了上海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起因正是这个离奇的认亲故事。老夫妇向记者诉说了他们当年如何在不舍得的情况下,托付舅舅将刚出世的双胞胎女儿中的妹妹,送去安徽寿县,给了一对当地的夫妇收养。如今,他们在和保姆的相处中发现,保姆的老家正是寿县,而且和自己的女儿同天生日。巧的是,保姆的左手上有一个和女儿一模一样的胎记。这一切,让他们认定了这个保姆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天底下真有这样的缘分?据说,老夫妇因为没钱做DNA的化验,所以他们和保姆之间的血缘关系还是一个谜。为了把这则新闻报道得更深入,也为了让老夫妇有机会圆一个认亲的梦,我们决定亲自上门采访。

姜建发夫妇住在底楼,所以白天走进去还是黑乎乎的,不开灯不行。一室半的屋子里,并排放着3张小床,显得拥挤和零乱。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活并不怎样。80岁的姜建发身体硬朗,热情地招呼着我。70岁的吴芳云在两个月前摔坏了腿,躺在床上,时不时地喊保姆张水妹来给我倒茶。

采访一开始,我就对老夫妇说,《现代家庭》可以帮他们承担检验DNA的费用,让他们不要再为这个事烦心。姜建发听后连忙表示感谢,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老伴现在不方便出门,是不是有医生愿意上门来检验?”我有点犯难,不过还是答应他去医院问问情况。吴芳云听了,连忙接口:“不用麻烦了,等我身体好了再去也不迟。”

姜建发和吴芳云说了很多张水妹细心照料他们的事,一直夸她善良能干,看得出来,他们对张水妹很满意,已经把她看成了自己的女儿。张水妹不怎么言语,一直坐在自己的那张床上。看报纸上说,张水妹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觉得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不太愿意面对。我很想了解姜建发夫妇当年抛弃女儿的情况,想问问他们当时的心情,但是姜建发说时间太久了,他有点想不起来。我又问了一些相认时的细节,但是老夫妇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太清……

就在我们这么说着的时候,姜建发突然停顿了很久,然后说:“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是我们编出来的故事。”“假的?”我当场就愣住了,赶紧追问他:“报纸电视上都报道过你们的事了,怎么会是假的?”“我和他们说的那些都是假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和保姆没有血缘关系。”

看着眼前这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妇,和忠厚老实的保姆,我简直不敢相信姜建发说的话,真真假假都有点糊涂了。如果说,事有凑巧,最后证明老夫妇和保姆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万万想不到,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个谎言。那么,老夫妇为什么要想出这个故事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难得遇上个好保姆

故事要从2008年3月开始说。姜建发在家里接到保姆介绍所打来的电话,说帮他们夫妇又找了一个保姆。自从吴芳云在2005年中风以后,半边身子不能动弹,这3年来,老夫妇前前后后一共请过8个保姆,但总是不称心。这天下午,介绍所的人把新的保姆带到了他们家,她就是张水妹。

张水妹是安徽人,几年前跟着老公到上海打工,开了家小饭店。不料,老公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家里少了顶梁柱,饭店也开不下去了。张水妹把饭店卖了以后就做了保姆。姜建发夫妇听了张水妹的身世,心里生出怜悯之情。他们想,张水妹是个安分守己的妇道人,为人可靠,请保姆身家清白最重要了;二来,她是安徽人,是他们的老乡,又开过饭店,烧菜什么的肯定不成问题。就这样,他们答应把张水妹留下来。张水妹要求的工资是月薪900元,姜建发夫妇一口答应,而且还给她加了100元。姜建发对张水妹说:“我们的上一个保姆是1000元,所以我也不亏待你。”这100元让张水妹非常感动。

几天后,姜建发夫妇发现,张水妹是个不怎么会做家务的人,尤其是在烧菜方面。他们试探地问了一下:“小张,以前你们饭店里都烧些什么菜?”张水妹也明白其中的意思,惭愧地说:“不瞒你们说,我以前做老板娘的,从来没烧过菜。”张水妹工资开得低是有原因的,她以前就没干过什么家务活,这次来应聘做保姆,是为了生计没办法。姜建发夫妇听了张水妹的解释后,一点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吴芳云对张水妹说:“不要心急,一边学一边做,只要你有份心,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就可以了。”张水妹心里感激两位老人,干活的时候更加卖力。

磨合了一个月,张水妹的活干得越来越好,姜建发夫妇对她很满意。但就在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时,一天晚上,张水妹对两位老人说,她打算做完这个月就不干了。吴芳云听了很着急,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张水妹吞吞吐吐地说,这几天发觉自己的半边脸没有知觉了,她要去看病。姜建发夫妇听了也很吃惊,他们对张水妹说:“看病要紧,干活不干活的事以后再说。你对上海的医院不熟悉,还是我们带你去看病。”就这样,两位热心善良的老人带着张水妹去了上海的第九人民医院,路上花了两个多小时,转了3辆公交车,想想真是不容易啊。

张水妹的病没什么大碍,吃了药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是这趟病看下来花了她900多块钱,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姜建发夫妇主动提出:“这些钱由我们来付吧。”但是张水妹怎么也不答应,她说:“我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我这次生病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干活,好好照顾你们的。”

认亲是一个密谋出来的故事

经历过这次生病后,姜建发夫妇和张水妹之间的主仆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他们可以说是用真心换真心,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吴芳云,她走到哪里都是张水妹陪在身边,邻居们都说她们亲热得好像一对母女。

有一天,张水妹的老乡到上海来办事,特意把她叫出去聚一聚。晚上8点多,张水妹回到姜家,情绪变得很低落,平时很仔细的她竟然在热牛奶的时候打翻了杯子。姜建发夫妇看出了她的不对劲,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张水妹前两年在安徽的城里给大儿子和小儿子各买了一套房子。没想到,因为他们是农村户口,再加上买的时候不合乎法律规定,房子迟迟都没有过户。老乡告诉了她这个事情,张水妹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当初买房子的钱是她和老公辛苦一辈子攒下来的,现在眼看着就打了水漂,她真有种欲哭无泪,无处诉说的郁闷和伤感……姜建发夫妇听了以后,很同情张水妹的遭遇,但是他们帮不上什么忙,只好先劝慰一番,叫她不要心急,慢慢再想办法赚钱。

那几天,张水妹的心情一直不好,不干活的时候,就会默默地坐在床上流眼泪。这一切吴芳云都看在眼里。趁张水妹不在的时候,吴芳云对姜建发说:“我很想帮帮小张,现在每天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姜建发赞同妻子的想法,可是要怎么帮法呢?吴芳云说:“不如给小张加点薪水吧?”姜建发想了想说:“我们每个月才两千块的退休工资,如果给她加了薪水,自己就剩下几百块,平时要看病吃药,要吃饭开销,怎么够呢?”吴芳云想想也是。那不加薪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呢?

也许是想到了张水妹关于买房子和户口的话,吴芳云突然心生一计。她对姜建发说:“我们何不帮她办个上海户口呢?”这个想法很大胆,办个上海户口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是换作其他的人,决不会想到这点。但是姜建发和吴芳云出于一片好意,一心想要帮助张水妹,根本没考虑过这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姜建发想了想说:“帮小张办上海户口倒是好事情,可是怎么个办法呢?我们和她非亲非故,派出所不让办啊。”“如果我们认她做女儿的话,不就可以给她办户口了吗?”吴芳云的一句话又提醒了姜建发,他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如果小张做了我们的女儿,以后我们就不用付工资给她,也不用担心她会走了。这可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可是女儿不能乱认的,一定要有个说法,报户口要是亲生女儿才行。为了这个,老夫妇又盘算了好久。1959年,吴芳云生过一对双胞胎女儿,大的那个就是现在的大女儿,小的那个很小就死掉了。这件事过去那么多年,知道的人不多。他们知道张水妹也是1959年生的,于是就构想了新闻里的那个故事,说张水妹就是后来托舅舅送到安徽去的小女儿。姜建发的舅舅去世多年了,可以说是死无对证。

故事乍听有点荒谬。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是情有可原。对老夫妇来说,年纪一大把了,现在的希望就是减轻经济负担,找到一个好保姆,既然认张水妹做女儿就可以达到这些目的,那不是很好吗?况且这也确实可以帮到张水妹。

想好了,吴芳云把张水妹叫到自己的床边,把这个事情和她说了一遍。张水妹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到你们这里是来做保姆的,你们给我工钱,我就好好干活,根本没有别的想法。”吴芳云知道张水妹是个秉性忠厚的人,叫她一下子接受这样的事,她肯定不愿意。于是,吴芳云又说明了自己和丈夫的想法,“我们是想帮你的忙。如果你以后有了上海户口,就有低保收入,看病还能报销。如果你小儿子以后也有了上海户口,工作、结婚都方便了。”一说到小儿子,张水妹的心意有点动摇了,自己已经50岁了,有没有上海户口无所谓,但是儿子才19岁,他现在也在上海工作,户口对他很重要。想到这些,张水妹答应了姜建发夫妇的好心帮忙。

保姆的身世成了一个谜

两天后,姜建发写了一封信给市领导,把自己的这个美丽谎言描绘了一番,希望领导能够帮忙解决户口的事。这封信很快就得到了回应。一个星期后,派出所的户籍警打电话来,让姜建发去一趟,他们想了解一下办户口的事。

姜建发也没有想到,市领导会如此关心他们家的事,一方面是欣喜,觉得这个事情有眉目了;但另一方面,他知道这事到了派出所后,人家可是要调查的,所以他有点心虚。那天,他又和吴芳云仔细商量了一下,决定把故事编得更圆满一点。张水妹的家在寿县,他们就说当年叫舅舅把孩子送去的老乡家就是寿县。张水妹的左手上有个胎记,这就是他们相认时的记号。说好了这一切后,他们又一起去医院验了个血,虽然不知道什么DNA的配对,但是他们知道如果是父女的话,血型一定是相同的。结果查下来,姜建发和张水妹都是O型。这下他们放心了。

姜建发一五一十地向户籍警说了这个故事,户籍警回答说要等到核实了以后再办户口。既然事情已经捅破了,姜建发夫妇就对外宣称自己找到了失散50年的亲生女儿。周围的邻居们看张水妹对两位老人这么好,也就渐渐地相信了他们的话。时间长了,这个故事就成了小区里的一段佳话。

姜建发夫妇一心只想给张水妹报户口,他们自始自终都没有别的想法……然而,事情的发展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去年11月,他们突然接到了报纸记者的电话,说是想来报道这个故事。原来,他们的邻居打电话给报社,把这个故事作为新闻线索提供了出去。这下,他们全家都成了新闻人物。无奈,他们只好把这个美丽的谎言说了一遍又一遍。

再美丽的谎言毕竟还是谎言。张水妹的心里清楚得很,她不可能是姜建发夫妇的亲生女儿,这件事情,她从没有对自己的家人说起过。可是现在媒体的大肆报道后,这一切都瞒不住了。有家电视台的记者很细心,他采访张水妹时问道:“你有亲人吗?”张水妹如实地说,她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现在只有一个姐姐在老家。记者说:“打个电话给你大姐吧,听听她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张水妹在心里暗想,这下可要穿帮了,拨电话的手都发抖了……电话通了,张水妹把这个事情的大概说了一遍。大姐听了以后支吾了几句,然后问:“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张水妹越来越紧张,她知道谜底揭晓的时间到了,大姐的回答会把两位老人精心构想的故事彻底推翻,但她还是必须说:“真话。”“水妹,你是姥姥抱养回来的。”这句回答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水妹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从上到下,从真到假,这一切变化来得太快了,50年来,她从没想过自己不是母亲的亲生孩子。大姐在电话里叙说了张水妹当年被收养时的情况,还说至今仍然不知道小妹的亲生父母是谁。

这通电话改变了张水妹的一生,但是它没有改变这个谎言,反而让它变得更真实,更有戏剧性了。记者都提出要让姜建发夫妇和张水妹去做亲子鉴定,希望这件认亲的事能尽快水落石出。姜建发夫妇听说这个DNA检验的正确率高达99%,说什么也不敢去验,所以就找出了各种理由谢绝媒体的好意。现在想来,他们之所以要提出“让医生来上门”的要求,正是希望躲避DNA的鉴定。

风波还不仅于此。新闻见报后的第二天,姜建发夫妇的4个儿女气冲冲地回家来。他们从没听父母说起过当年的事情,当然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怀疑是张水妹耍了阴谋,骗父母这样做的。张水妹是个性格耿直的老实人,事情闹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她已经有点接受不了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她把这个事原原本本地说给姜建发的子女听,最后她说:“我什么都不图老人的。他们给我工资,我就好好地照顾他们,就这么简单。”姜建发的儿女也看出张水妹是个实心眼的好人,就不再追究这个事情了。

故事的全部就是这样。说完这一切,姜建发夫妇也松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来他们总睡不踏实,担心谎言被揭穿的一天。他们说,从来没想过要欺骗媒体,欺骗大众,只是事情的发展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他们不得不把编好的故事当成新闻事实来说。

心理学家曾有过分析,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潜意识中愿意相信的事,而不是真实的事。姜建发夫妇从心底里希望张水妹能成为他们的女儿,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能有这个贴心的保姆在身边照顾。张水妹希望能有一个上海户口,可以帮她和儿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面对这些善良的人的美好心愿,我们不忍心将这个故事定义为骗局,只能说是个美丽的谎言。

猜你喜欢
户口谎言保姆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在保姆家午睡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户口
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狗保姆
真实的谎言
谎言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