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突发性安全事故接连登上媒体头条。上海一栋在建13层住宅楼27日清晨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29日,凌晨2点30分左右,京广铁路湖南郴州站发生两列客车侧面冲突事故,造成3人死亡,60余人受伤。几乎是郴州客车相撞的同时,黑龙江省铁力市西大桥发生垮塌,7台车坠入呼兰河……
在政府高层官员的介入下,对这些事故原因的调查已迅速展开。可以想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因此而被监禁,有官员因此而丢掉“乌纱帽”。但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这样的事故还会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呢?
减少安全事故一直是各级政府最重视的问题之一,但整体看来,撤职也好,查办也好,似乎仍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由于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摆脱对旧增长模式的依赖远比预料的艰难,对现代化运行质量的重视也远未超过对速度的追求。这使得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成绩,总是无法摆脱重大安全事故的阴影。
有关中国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是惊人的。据新华社2006年报道,中国每年死于安全事故的人数在10万以上,占世界安全事故死亡总数近80%。亿元GDP的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发达国家50倍左右。
每一个悲剧都可以追溯到盲目追求速度或利润,以至造成安全意识的缺乏。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经济增长速度长时间的迷恋,以及对高速度发展缺少有效的监控。
诚然,中国需要快速的发展,以养活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是速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民众每天都要担心他们的食物是否卫生,他们住房的地基是否会出问题,他们过的桥是否会垮塌,那么,这样的现代化恐怕是很难持续的。人为事故不断的现代化,无法让中国老百姓所接受,也不可能被世界所认同,它只会让中国的发展模式蒙羞,更谈不上在世界上扩大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力。
过去30年来,中国现代化如同一部巨大的机器,一直在高速运转,现在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检修点。我们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只关注机器运行的速度,不注重机器的运行质量。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每一颗螺丝钉、每一枚铆钉的质量进行核实上。
毫无疑问,确保中国这台机器上的每一个零件都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转,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实现这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将标准细化,最终形成一种重视细节的文化。
有经济学家近日估计,下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8.5%,甚至更高。在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严重拖累的形势下,这个预测是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不过,我们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最终将体现在民众安全、舒适的生活品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