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中国人民银行26日公布2009年度《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再次呼吁创建一种新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并呼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受这一消息影响,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应声下滑。
彭博社27日的报道说,中国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将努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的作用,由IMF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
彭博社分析说,这份报告可以看作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3月份所发表类似言论的“正式版”。周小川当时就表示,中国势必会重组货币储备架构。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在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公开表示对美元贬值的忧虑后,中国即刻削减了握有的美元储备。纽约梅隆银行的外汇市场策略师西蒙·德里克说,中国官员在这个问题上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明确地表述过,因为美元疲软对中国是自拆阵脚,中国官员不会直接唱衰美元,但是,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多元化的储备体系,他们必须努力推动储备体系朝这个方向发展。
路透社27日的报道评论说,在中国央行这份厚达170页的报告中,中国事实上是在表达对美国经济及货币刺激计划后续效应的忧虑。中国担心伴随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新一轮的通胀和美元贬值会出现,让握有巨额美元储备和美元基金的中国蒙受损失。在中国目前握有的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有七成据信是美元资产。
英国广播公司的分析认为,在这场“美元僵局”当中,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俄罗斯也在积极呼吁寻找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来替换美元。但是,发表相关言论的俄罗斯财长库德林也坦言,真正落实还为之尚早。前美林银行首席经济师史塔兹海姆认为,中国短期内摆脱美元货币体制是不现实的,“听听中国最近发表的有关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言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看中国的行动。”
不过在一轮轮中国以及俄罗斯的言论压力下,国际市场美元价格在近期出现降势。《金融时报》的报道说,美元指数在27日和其他六种主要兑换货币的比价下跌了近1%,进而导致10年期美国财政部债券价格下跌近3.5%。对于中国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制的言论,美国在公开场合仍然反应低调。美国财长盖特纳上周在接受《时代》周刊的访问时表示,他相信中国会与美国在经济问题上紧密合作,因为中国知道美国经济稳定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