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讷
城阳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市区北部,一面临海,一面环山,总面积553.2km2,人口46.88万,是进出青岛市区的北大门。城阳区交通发达,形成了极其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青岛通向国内外的必经之路,也是青岛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的便利带来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城阳区
已经形成了以电器机械、纺织服装、化工橡胶、食品饮料、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7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目前山东半岛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城阳区安监局局长赵作文介绍,城阳区是一个新区,建设发展只有4年的时间。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区政府确立了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吸引了大量外资,仅辖区内的韩资企业就有1800多家。较好的社区都有外商资本的入住,主要以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的企业为主。相对于青岛市的其他几个城区而言,城阳区的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是:由于在城区建设的初期阶段,急于招商引资,“先引进来再说”,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不够。引进的项目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居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较少,用工以农民工居多,安全生产意识较低,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中小型企业较多,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跟不上,使安全监管范围面广量大;高危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分布在城阳区的各个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筑施工企业、非煤矿山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俱全,各自的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城阳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对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辖区内拥有的7000多家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面广量大,涉及的门类、领域和行业众多,外资企业、中小企业、高危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较多”等特点,城阳区安监局确立了“抓安全、保平安、促发展”的基本思路。
赵作文这样解释他的思路:“抓安全”就是在监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一切以安全生产为中心,永远相信“天道酬勤”,不抱侥幸心理,更不凭运气,为实现“本质安全”而努力;“保平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职工生命安全为先”,始终把维护生命安全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把“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关键看企业如何反应”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促发展”就是坚持“安全发展”,把安全生产监管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实现“大安全、大效益、大发展”。
赵作文认为,“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方法上的创新。” 城阳区安监局在不断进行理念创新的基础上,系统地实施了全过程控制和关键要素控制工作法。
实施“全过程控制”工作法
全过程控制就是安全监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事前就是抓预防,事中就是生产过程控制,事后就是出了事故吸取教训。
抓好事前控制,重点在抓预防。城阳区首先是采取了网格化管理方法,全面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按照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原则,在区、街道、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四个层级划分网格,对每一个网格内的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定岗位”“定职责”“定考核奖惩机制”,并按照上级覆盖下级的要求,运用网络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编制《网格化安全管理地图》和信息平台,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立体化的安全管理网络,确保“两个责任”落实到位,实现安全监管“精细化、信息化和人性化”。他们在网格化细分的基础上,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安监机构和队伍,全区成立以区长任主任、4位副区长任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25个区直部门、8个街道办事处均设有专门机构、配备专人;在230个社区中设立安全员;全区三级安监人员583人,街道37名安监人员中有25人取得了山东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证和行政执法证,社区安监人员达到366人,实现和形成安全监管“横到边、纵到底”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监管的触角已伸到所有企业。
其次是抓教育、抓培训,实施全员培训工程,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和岗前培训制度,重点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和企业“三级安全教育”。2003年首次采用中、日、英、韩4国语言对外资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以来,已有1万多人次参加了考试;累计培训安全管理人员2735人,特种作业人员5919人次,高危企业员工1.1万多人;还专门举办了一期韩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培训考核韩资企业主要负责人260多名。
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通过将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纳入政府产业布局规划,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和“三同时”规定,对未经规划审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申报或审批。
抓事中控制,重点在生产过程控制。城阳区安监局每年多次组织全区性大检查,排查较大事故隐患,实施政府挂牌督办,开展集中整治。每次大检查都按照《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表》进行,并根据检查结果划分企业安全管理等级,确定什么样的企业应被列入集中整治范围,什么样的隐患应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等,提高了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把隐患是否整改完毕作为执法是否到位的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违规情况予以实施备案通报,对拒不整改隐患、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实施媒体公告,对非法抗拒、阻挠、威胁或利用其他非法形式干扰安全生产执法的,让新闻媒体跟踪曝光。
抓事后控制,重点在吸取事故教训。城阳区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事故,定期进行案例警示教育,促使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落实演练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
抓“关键要素控制”
关键要素控制就是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4个方面的安全监管。
把“重点行业”作为关键要素控制,城阳区安监局根据区内安全生产的实际和特点,确定重点行业12个,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意见。对主管部门比较明确的行业监管意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他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的,由区安监部门统一牵头组织实施,建立了以行业为主体的安全监管模式,重点落实行政许可、安全评价、“三同时”等源头管理工作和执法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不断增进行业监管的实效。
把“重点企业”作为关键要素控制,他们根据企业规模、危险程度和动态管理原则,排查确定重点监管企业543家(含169处重大危险源),每年全面检查2次以上。在加强日常监管、落实常规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了“三要素”“四防控”等监管措施。
“三要素”,即:硬件(设施设备)、软件(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班组危险预知和SC(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让每名职工都能自主地查找整改身边隐患,提高班组的安全隐患识别、防范和危机处理技能,创建“无隐患岗位”,形成“安全第一、职工生命安全为先”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企业设备质量完好、操作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科学,保证企业本质安全。目前,城阳区543家重点企业全面开展了“三要素”建设,2000多个班组通过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危险预知活动,自主排查消除事故隐患6000余处。如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公司自开展“三要素”建设以来,创造了连续生产500天无1例伤亡事故发生的新记录。
“四防控”,即:防火、防中毒、防爆炸、防坍塌,是关键要素中的关键,是落实关键要素控制措施的深化和细化。城阳区安监局针对全区543家重点企业,提出了27个方面的“四防控”措施,要求企业进一步明确重点防控部位及其危害形式、监管责任人和控制措施。目前,各企业已确定2000余个重点防控部位并实施了挂牌监控,落实“四防控”措施上万条。
把“重点部位”作为关键要素控制,全区确定企业重点监管部位1万多处,加强了日常监管,有效预防了伤亡事故的发生。
把“重点领域”作为关键要素控制,城阳区安监局将全区企业分为“A、B、C、D”4个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对安全状况优良被评为A级和B级的企业实行一般性监管,对被评为D级和C级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把规模不大、安全管理粗放、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投入不足、设施设备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中小型企业作为重点监管领域。
自2005年以来,城阳区在51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和部分机械行业企业中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对169处重大危险源实施了分级管理和“看板”管理,统一指挥、每月调度,建立了风险评估制度,使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或安全运行状态。
城阳区安监局在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当初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因为企业的隐患整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企业对于安全监管工作很不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赵作文的态度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手段促使企业整改隐患,使安全生产的政策切实发挥刚性约束作用。
以前在城阳区内有一家韩资的液化气企业,安监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它的一家刚刚建设完成的工厂由于液化气罐和降压泵两者间的预留距离不够,形成重大安全隐患。由于这家工厂马上就要投入试生产了,整改不仅需要花钱,还要耽误时间和生产计划,企业对整改计划很抵触,还找到了市级领导反映情况。但赵作文的态度非常坚决,明确表示如果重大隐患不消除,就不能让他们开工生产。不仅如此,赵作文还亲自请了青岛市最权威的专家,到现场为企业讲解隐患可能导致的危险。最终说服这家韩国企业停产一个月,彻底整改了隐患。
近年来,城阳区安监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全监管新路子,各类事故起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等主要指标逐年下降,连续4年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先后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先进。
相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赵作文对记者说的话就显得格外的朴实,他说:“对于生产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事故在哪里发生,什么时间发生,这个谁也不知道,没有人可以预见,但我们知道安全监管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韩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