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东
让学生喜欢美术课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出发点。只有喜欢,才有兴趣,学习起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要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必须明确其学习动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启发诱导,培养他们的爱心。笔者担任四、五、六年级的美术课,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笔者分年级进行备课,尽心尽责地将这门学科上好。笔者的宗旨是:让学生感悟美术。目标是:通过美术课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就在身边,培养学习的审美情趣,对美术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乐趣。
在美术课上,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懂得爱祖国、爱家乡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例如在学习欣赏“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查资料,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简单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的制作方法,收集古代青铜艺术的图片资料,而且知道古代人的生活、习俗及社会状况。课内师生共同欣赏青铜艺术,学生的热情很高,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收集来的青铜图片及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向同学介绍,各种各样的、各个朝代的基本上都有。课堂上议论纷纷,笔者及时总结归纳: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的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饰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可从文字上来欣赏,通常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状况、生活、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喜欢教美术的老师,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去学习美术、了解美术,通过美术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艺术文化,迸发出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能提出许多问题。笔者在美术课上让学生大胆地、尽情地提出问题,不论是绘画、手工制作、造型设计,还是综合探索、欣赏评述等,都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按课题内容的要求,再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同一个课题的众多问题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把他们知道的或一知半解的答案在小组中说出来,表现出来,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在全班内交流,其他学生补充;观点不一致时,还能引起正、反两方辩论的场面,达到比较完美的艺术效果。最后由教师总结,表扬鼓励他们在美术方面知识多、本领大、聪明能干爱发言;再讲一些画家的故事,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画面。这样,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学生很盼望上美术课。
让学生感受绘画与设计的魅力
小学阶段的新课程美术教材中,中、高年级的绘画内容与设计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由于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
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多欣赏、多了解,才能开阔视野,从而感受到艺术内在的美。例如在学习“古朴精美的华表”一课时,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民族特色图腾柱的图片、资料,同时准备上课时用到的材料、工具。在课堂中,首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或在生活中看到的有关民族特色图腾柱的资料或图片。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民族特色的图腾柱设计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说明一个完整的图腾柱由哪几部分组成(柱子、图案、色彩)。这时,学生不由地赞叹富有诗意和民族特色的图腾柱。接着,笔者出示有关民族特色的图腾柱图像,解释图腾柱上面的结构、花纹图案,并说明它象征什么。学生进一步了解图腾柱,被画面的真实感所折服,产生想画图腾柱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顺水推舟,让学生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图腾柱,在图样和色彩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大胆设计和采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大胆构思、设计、表现,设计出一幅幅具有神奇色彩的作品。对有创意的作品,在课堂上认真评价,并展示在教室内,让全班学生共享成果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总之,在美术课上,笔者巧妙地利用课本,灵活安排教材内容,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艺术课堂中的素质教育,将学生领进艺术之门,让学生展开艺术翅膀,飞向艺术蓝天。近年来,在省市级美术作品评选中,学生的作品多次获得一等奖、优秀奖的荣誉,取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得到师生和家长的赞扬。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枣园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