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茂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教师“一言堂”完成了任务,交差了事就可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它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我有几点体会。
一、钻研文本
新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吃透文本,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否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连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是一句空话,“人文”也就是废话,只能是毫无价值的楼阁。
我执教了多年的语文,但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这样做的:首先读一遍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难于理解的词语,查字(词)典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在一旁作上标记。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我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另外,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材上作好标注,并且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好。重点词句的含义,写在一旁,课堂上参考。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已经掌握清楚了,我才开始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
一篇课文应该怎么上,我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对于不同的教师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把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否则说什么也是毫无意义的。作为一个教师,你教学语文首先就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比传授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利用创设的情境来提问,这样做往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善于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具有开放理念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教师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侃侃而谈,充当主角,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日益深入,过去那种追求学生整齐化发展的做法已不合适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被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从而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教学的主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的服务,力求让教师、教材、课堂教学都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发展学生的智力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很好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故事时,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进行配乐作画,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建新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供教师教学的一个资源、一个线索。教师要做一个研究者,在教学中,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以学生为本,不是以教材为本。这样才能增强开放性。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语文教师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