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高 山 本报特约记者 章名岂
情报收集,向来是美军最重视的环节,五角大楼每年在间谍卫星、无线电监听等领域投入的经费甚至超过很多国家的全部军费预算。然而,过于强大的情报收集能力,却导致美军情报处理严重滞后,大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处理和分析而成为废品,不仅浪费资源,更直接影响美军作战能力。
据美《防务新闻》22日报道,如今美军具有各种情报搜集手段,比如间谍卫星拍摄的卫星图片、地面监听站搜集的各种信号数据、无人机上拍摄的战场画面、来自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等等,大量信息如海啸般涌入,颠覆了美军的情报处理能力。其中大量信息被长时间耽搁后,已失去价值。
据介绍,美国共有18个情报部门,五角大楼就管辖着其中10个,可见美国防部在美国整体情报界所占的分量。其中有6个属于国防部直管单位,其余4个是军种情报单位,隶属于各军种参谋部或作战部。美军的这些情报单位依照各自的搜集手段,已经构筑了包括陆、海、空、天、电磁和信号情报在内的庞大情报网,将全球都笼罩在这张大网之下。国防情报局是美国军事情报体系的领衔单位,其局长是担任负责情报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的助手。同时该局还负责人力情报工作,即传统意义上的间谍,功能与007所在的英国军情六处雷同。国家安全局则是电信情报的搜集单位,基地遍布全世界,最著名的就是设在日本和英国的“象栏”雷达通信网,可以截获和侦听各种通讯信号。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是美国军事地图的主要绘制单位。国家侦察办公室是控制美军间谍卫星的主要单位,“锁眼”侦察卫星系统就由该机构操控和管理。而在军种情报单位中,在东亚地区频繁活动的空军EP-3侦察机、海军“无暇”号海上监视船等,也在广泛搜集相关地域的战场环境情报。
这些不同情报部门收集到的信息往往采用不同的格式,增加了处理困难。例如描述目标详细地理位置,美军不同的情报部门就使用了大约50种彼此不相容的数据格式。如今美陆军使用的无人机拍摄到的战场画面,如果能与悍马车上的信号截获监听装置配合使用,将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但这两种数据的格式完全不兼容,必须依赖人工判别,严重制约美军抓住转瞬即逝时机的能力。
为解决情报处理能力不足这个瓶颈,美军增加了情报处理人员的数量,比如近年来美军招收了大批懂得阿拉伯语和汉语的人员充实到情报队伍中来,以对各种来源的信息加以甄别和分析。同时美军也意识到单纯使用“人海”战术来对付“信息海啸”并不是永久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研制出有效的处理和分析软件,辅助人员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将大大加快情报处理速度。
当前,美国军方正在与商业软件公司联手研究具备智能功能的情报分析辅助软件。佛罗里达一家软件公司负责情报、侦察、监视软件解决方案的项目部主任托德·哈根说,该公司开发的软件能够把军方搜集到的各种情报统一成便于计算机识别的数据格式,并自动给每一条信息添加包含关键信息的“标签”。这些“标签”不仅十分方便情报处理人员展开搜索,而且可以为处理人员自动关联事件、人物、组织、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另外对于特定的人物,还可以包含姓名、种族、所属国家和发现地点等。有了这款软件的帮助,将极大提升情报处理人员的工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