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波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使工人运动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而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在实践中指导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一、科学性: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去认识和实现社会主义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指出,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的两大发现之一。这一贡献就像达尔文发现人类进化的自然规律一样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影响。
社会历史领域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给人们造成了认识上的障碍。这也是唯心史观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人们思想背后的动因问题,并主要从经济根源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马恩深刻认识到社会历史的本源性因素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强调的所谓理性、道德原则等社会意识,而是历史本身具有的客观规律。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马恩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人们凭空设想的一种完美的社会理想,而应该落实到现实生活实践中。社会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
列宁也这样总结到:当人们把思想关系归结为社会关系,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时,社会发展就被看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列宁正是在这样的方法论指导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现在仍然是指导我们认清社会发展大势,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据。
二、革命性和进步性: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即消灭剥削和压迫,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解放全人类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但胜利以何种方式实现,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的问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中,一脉相承、不断延伸的主线。具体体现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重点研究的问题。而列宁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转变后,则担负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围绕着怎样使人类社会实现利益上的共有共享,使人获得彻底的解放这一历史性课题进行的,这样一个课题,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与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各种进步力量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实践性:都从实践的发展中探讨社会主义
马恩从来不把认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的东西,反对把原则当做教条,强调认识随着实践而发展,由实践去充实、修改和完善。马恩在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中,也遵循着这一方法论原则。不把自己的学说当作教条,而把它看成是发展的科学。勇于在实践中修正过时的看法。随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去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学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0多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篇序言中指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时还强调,由于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宣言》中有些论点可以做出修改,有些论点就其实际运用来说已经过时了,这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同时也是他们对待自己整个学说的态度。他们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今天如何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也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上升的时代。这时,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在这个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三大差别及其对立矛盾消失的角度米描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187l年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了仅存在两月之久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次工人阶级的伟大尝试予以科学总结。这次革命实践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1)共产主义的发展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2)在低级阶段,社会中还存在着矛盾,如生产和分配之间的矛盾,按劳分配中所包含的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之间的矛盾等等;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方法是当“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恩格斯晚年在1890年,就社会主义问题发表意见时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列宁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思想,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而把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而且特别强调了国家将一直保存到社会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列宁的这种认定,对后来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列宁也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列宁把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在当代演变的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列宁提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年代已经结束了,要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他强调了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性。列宁提出: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是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应该坚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使一切都经过检验,让广大群众、全体居民来检验我们的道路,并且说:是的,这比旧制度好,这就是我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蓬勃生机的力量源泉。□
(编辑/梁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