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裕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体现在以下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进出口继续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金融危机不仅挑战着现在的金融体系,同时也冲击着实体经济,引发了一批企业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银行贷款集中到期、外汇损失不断加大而引发的企业资金链条脱节的财务危机。在资本市场不断扩大,金融衍生产品逐渐增加,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如何能够临危不惧,采取有力措施,将客观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财务危机由初步萌生到恶化程度,并非瞬间所致,通常都是经历了财务风险的潜伏期、发作期,而各种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上。因此,本文拟从财务现金流角度,分析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过程中容易引发的财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财务风险客观存在
经济活动的宏观环境存在于企业以外,外部环境、政策调整因素存在着,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是处于增长阶段还是已经陷入衰退等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给财务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融资的杠杆性
杠杆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适当地多借入资金,就可以提高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即财务杠杆效益增加了权益资本,这种正效应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尤其在宏观经济走势强劲、企业经营业绩表现可观的情况下,杠杆融资会带动企业的超速成长和财务绩效;但当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获利能力处于低劣,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高比例的负债规模就会降低权益资本净利润率,侵蚀权益资本,最终造成资金紧张。如集团内部由于控股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层层连锁控股使其可依据同样的资本、不动产等以不同的法人身份取得多次外部融资。当企业失去借新还旧的能力时,企业则会出现重大的资金缺口,这时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必然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经营、财务政策不当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潜伏于企业资金运动中或企业在经营理财事务中。如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赊销过多且信用期限较长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高居不下,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一旦银根紧缩、经济衰退,客户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贷款,企业资金链极易断裂。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融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影响企业利润的可变性。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金融性亏损导致的融资风险、融资运用不当导致的融资风险以及因汇率变动等的融资风险。由于债务性质的资金,其利息支出可在企业财务费用下列支,从而起到抵税作用,在客观上促使企业依靠债务杠杆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现金需求。一是过多地采用短期甚至临时性负债方式筹资以满足长期性流动资产的需要;二是未能根据企业特点和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过高,反映企业依靠向外借贷来维持日常业务需要,造成企业债务偿付压力大。偿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降,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现金流入量支持,就会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二)投资风险
美国此次危机首先在债券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爆发并殃及股票市场和经济实体。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渠道除了股权投资外,还有通过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期货市场的投资等。由于企业投资具有间接性以及地域差异等特点,在信息不对称、董事会权力事实被架空等情形下,经理人利用手中掌握的经营管理的实质性控制权,借助信息不对称优势即内部人地位,最大限度地谋求内部控制利益,如转移所有者财富、过渡在职消费、目标次优化选择等行为出现时,其投资风险亦随之增加。
(三)信用风险
企业在借出资金时,一般是根据可动用的资金总量安排的,资金借贷风险和投资风险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而企业对外担保时,在担保之日并无资金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变化,企业此时所负担的只限一种连带的、或有性质的责任。企业的直属职能部门受制于企业的领导,容易造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出现轻率担保的行为,这样容易造成担保金额可能远远超过企业自有资金总量。这样实际上形成了连环性的负债链条,一旦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会不断向后传递并且连环地逐步放大。
(四)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指在融资、信用担保中,企业依靠管理者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等手段,干预下属企业进行资金运用时所带来的不稳定性。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企业从其所处的位置和需要出发,有时会被动或主动地承担财务风险。如委托借款、提供担保等,因为这些行为在开始时就慑于行政的权威进行的,抵御项目风险的能力较低,一旦对方出现财务危机,企业所承担的直接或间接责任就无法避免。
(五)分配政策风险
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本积累是原始的动力。利润分配的实质是股利派发和企业留存彼此间的分割问题,它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影响重大。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超出现金流出的余额越多,现金的可调剂头寸与机动弹性也就越大,但现金红利直接导致现金流量的减少,如果企业实施不当的分配政策,势必迫使企业不断从外部获取满足企业扩张的资金需要,此时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就加大。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如果企业管理者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指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构造交易事项或变更会计处理,以改变企业财务成果的行为),那么其潜伏的财务风险更是无法避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一)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
防范财务风险应当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做到自觉树立风险管理观念,重视风险评估。如在经营活动中,及时识别和确定影响营运资金、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内部因素及其风险,准确评估各项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在风险容量方面,充分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限度与其承受能力相适应。若财务风险已经发生则应关注风险的转嫁,通过法律等形式把风险降低至最小程度。
(二)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控制
公司法理和财务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制度性环节。公司治理决定了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再完善的财务控制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没有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公司治理的作用就会缺乏传导机制,其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是防范财务的制度性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发生。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运作方式及治理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在制度层面上加强控制活动的全面性,保证财务控制的有效执行。
(三)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
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是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在财务预算中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突破某临界点时,公司的破产成本将大于负债的抵税效应,破产成本加大,公司价值逐渐降低。二是在企业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利润分配预算编制模式中,均以现金预算模式编制,保证各项目中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相适应,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查找原因,及时调整,使企业朝着稳定、健康的方面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
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测与监控,在财务风险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风险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以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
1、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发展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从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不同值变化,可达到预防和监控财务风险的发生:(1)产权比率。产权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例。企业股权资本雄厚与否、所占比率高低,不仅是企业偿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即信用品质的优劣。在股权资本薄弱、负债程度高的资本结构中,虽然当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时,可享受负债的杠杆效应,但站在企业角度,股权资本比重越大,抗衡风险的能力越强,否则相反。因而过高的产权比率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在不断加剧。(2)销售现金流入比率。企业现金流量变化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同样会使企业破产。如果销售现金流入比率经常性地低于市场行业的平均水平且持续走低,便意味着企业在客观上已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竞争能力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风险境地。(3)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报酬率。一个企业的负债水平,除了一般反映企业的总体偿债能力外,它是否有利于企业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净利润的增加,一般是看该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是否高于企业负债资金成本。如果高于企业负债资金成本,则说明该企业目前的负债是良性的,是有充足的偿债能力的,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评定为低。反之,该企业目前的负债已出现不合理的状况,没有充足的偿债能力,并随着所出现的缺口,财务风险开始向高风险发展。(4)资金安全率和安全边际率。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和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的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企业已过度经营,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小于零,表明企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风险已形成。
2、定性分析法。利用一些财务指标直接分析或构建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方面,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风险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相关政策实施、行业特征、市场状况和趋势分析。另外,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水平及公司治理结构等等都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