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琪
不知何时,我喜欢上了宣纸上那挥洒的墨。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王羲之的书法尽显虚玄灵动的风格,浸透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它深深折服了我。我的目光在他所书写的墨字中游走,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诠释着书法极致的美。在美的姿态之中,亦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蕴,更透露出他的情与意。
“惊蛇走虺,骤雨狂风”,这是对张旭的书法最生动的描写,引觞自酌后的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浩气冲云天,其自由变化的线条与疏密得宜的布局令我大为震惊与敬佩。就连杜甫也不禁吐语赞之:“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墨字本没有什么,但因有了挥毫之人感情的寄托、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白、人品的写真,便成了那松柏,永不凋败。那字,不,那不只是字,那是挥毫之人的意气风发,那是挥毫之人的情感外溢。或许,那起笔之藏露,运笔之停顿,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折叠起来就是那人的思想,那一行行的字,便演化成了一段段的情。
墨虽不是琴,却也有风流有韵致。墨已染上了尘埃,尘埃欲葬墨之古韵,却变为了墨妆,增添了墨的风韵。狼牙月下,当墨披上了皎洁的月光时,用心体会,你会感到挥毫之人的情感在流淌。此时,你已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透过那飘逸的墨迹,我看到了挥毫之人如春日柳条般的温柔婉约,看到了如斜风细雨般的风流潇洒,闻到了“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的满池清香……
我喜欢宣纸上那纵情挥洒的墨,我知道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一笔。“字如其人”,中国的文化也如那曲折的笔势,在不平坦的道路上昂扬前进。透过字体的演变,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前进的脚印;透过书法,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纵使青史已成灰,墨迹的魂不灭。当人物成为过眼烟云时,墨香却长存。
我喜欢宣纸上挥洒的墨。在墨香中寻韵,我将用一辈子的时间。
点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书法无疑是最瑰丽的,于是作者选此立意。文章开始以王羲之、张旭的作品展现书法的形体美,随后又将挥墨之人的情感寄予其中,便又具有了情感美,完成了书法艺术的第一次升华。一篇文章立意要高,于是作者又将其与中华文化相连,完成了第二次升华。
【作者系山东省垦利一中高一(2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陈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