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道德观念变迁

2009-06-21 04:36那青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观科学技术公平

那青阳

摘要:19世纪-21世纪中国一直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社会道德观与现代社会道德观的冲突,使这个转型至今还没有结束。

关键词:传统社会现代社会道德

0引言

黄仁宇先生认为“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能看清,而必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笔者认为,中国的大历史可分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三纲五常六亲基本架构上的宗法专制社会,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现代社会指拥有自由、平等、人权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拥有民主、共和、宪政等现代政治基本制度架构的社会。中国从19世纪至21世纪都在进行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至今尚未结束。

1汤因比的文化反射率理论

“当一根运动着的文化射线被它所碰撞的外在机体的阻力衍射成科技、宗教、政治、艺术等学科成份时,其科技成分比宗教成分易于穿透得较快和较远。文化辐射中各种成分的穿透力通常与这一成分的文化价值成反比。在被冲击的社会机体中,不重要的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因为不重要的成分没有对被冲击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造成那么猛烈或那么痛苦的动乱的征兆。这种对辐射性文化的最小成份作最广泛传播的自动选择,显然是文化交流运动一条不幸的规律。”“如果人们放弃自己的传统技术而用外来技术来取代的话,那么,生活表层在技术方面的变化的作用,将不会仅仅局限于这一表面,它会逐渐达到更深的程度,甚至使全部文化的地基都被动摇。”“从文化主体的纵向角度来说,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个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其中一个部分是从原来的框架中被分离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孤立的文化裂片就会表现出这样一种趋势,把它原来所在的、它从其中被强行剥离下来的那个系统中的其他文化成分拖在后面,一进带进它(科学技术)已定居的那个外国社会中。”

传统中国在价值领域强调三纲五常六亲,在制度领域政治上实行宗法专制制度,经济上实行闭关锁国的自然经济,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属于西方的舶来品。以英美为代表的文化主体在价值领域强调自由、平等、人权,在制度领域政治上实行民主、共和、宪政,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在其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依靠船坚炮利在全世界扩展其势力范围,由于文明的异质性,最终将导致两个文化体的接触与碰撞。从文化主体向文化授体传播的过程中,从横向角度来说,科学技术传播得最快、穿透力最强,制度领域传播力与穿透力次之,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价值领域几乎没有传播力与穿透力。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终止,西方的科学技术并非中国社会产生的,它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它将会“把它原来所在的其他文化成分拖在后面,一进带进它已定居的那个外国社会中。”所以由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传进来,它将会源源不断地带来西方的制度与价值观,最终将会逐步出现中西方价值观冲突、融合的局面。道德属于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的文化、制度包括道德观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过程中。

219世纪至21世纪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

在文体主体(英美国家为代表)与文体授体(中国)碰撞之前,其实有过和平的接触,“两个著名的例子是英国1793年派遣马戛尼勋爵赴华和1816年派遣阿美士德勋爵赴华。而由于中国的傲慢与天朝心态,不了解英国的国力或国威,丧失了两次与英国建立正式的双边外交关系的机会。”随之而来的鸦片战争则正式标志着文化体的碰撞,从此,中国被迫走上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路。

根据汤因比的文化反射率,由于文明的异质性,西方的文化很难传播进来,制度可以部分的传播进来,但是两者通过其他媒介也可以缓慢的传播进来,这个媒介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分为洋务派与保守派,保守派倭仁鼓吹“胜败之道,在民心而不在技艺”,在痛苦的战争面前,虽屡有争论,但随着战争中西方军事力量的展现,随着清朝与太平天国战斗中新式军队武器的使用,洋务派选择用技术维护大清朝统治的方法最终确定下来。其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就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发起的洋务运动,就是一种谋求以西方的科学技术武装中国,却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制度的一场运动。结果中国的洋务运动建立的号称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陆军也是一败涂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也发生了反右、大跃进、文革等一系列大灾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逐步富裕,人民的经济自由和社会权利得到部分恢复,不过至今中国的社会转型仍未成功。

3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的道德

3.1道德的核心是公平

扈中平教授认为:“道德的核心是公平。所谓公平,就是利益和权利的机会人人均等和利益分配上的合理。”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权力和义务对等,而公平则是制度设计中最核心的价值。但每个人自从出生的一刹那,由于生在贫富不同的家庭里,起点必定是不公平的,与之伴随着的必然是过程的不公平,最后导致结果的不公平。“真正的公平既非起点的公平,也非终点的公平,而是竞争规则的公平。”“每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应遵守同样的制度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场竞争中用同样的打分规则;在道德判断面前任何一类人都不被歧视。”真正的公平是游戏规则的公平,制度设计的公平。假如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公平,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道德问题。

3.2道德要求人们保护私有财产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而茅于轼认为”财产的私有制是道德之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贫有富,如何保证人们合法合理致富,如何保护合法合理致富产生的私有财产得到保护,同时杜绝那些不舍理不合法的致富方式,这将依靠一系统的制度上的保障。如果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导致官商勾结、有权者有钱、有钱者有权,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将会导致道德的败坏与混乱。

3.3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提倡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已

在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中,经济总量一般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这个博弈的模式是零和博弈,有人赢就有输,和为零。几乎历次农民社会革命基本都是因为土地问题,富者更富穷者无立锥之地。每一次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革命之后,重新分配土地,调整利益关系,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而每到王朝未期,土地兼并又开始加剧,最终又导致了革命。而现代社会在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总量是逐步增长的,这个博弈的模式更多的是双赢博弈,人们通过协作来实现共赢。每个人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后大家通过协作,通过道德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提倡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已。茅于轼先生说:“商业活动是既复合道德,又符合利益的活动,是最值得提倡的善行。”“幸亏个人自利的行为能导致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这实在是人类的大幸!但自利又能导致利他,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可能。”

总之传统社会体系已经崩溃,但自然经济以及建立在三纲五常六亲架构上的宗法专制制度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包括道德观)在每个中国人心里仍有巨大的影响力。现代社会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国有垄断资本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的政治配套设施也未建立起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包括道德观)也未完全树立起来。中国仍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而道德亦然。

猜你喜欢
道德观科学技术公平
公平对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怎样才公平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