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斯伯格症概述及教育康复策略探讨

2009-06-21 01:48李向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个案自闭症

李向荣

[摘要] 亚斯伯格症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本文对亚斯伯格症的特征做了简单的叙述,辨析了亚斯伯格症与高功能自闭症的异同,并通过几个个案探讨亚斯伯格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策略。

[关键词] AS亚斯伯格症 自闭症 个案

近年来,随着国内亚斯伯格症儿童数量的增加,亚斯伯格症慢慢引起人们的关注,亚斯伯格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我国,特别是内地,长期以来对亚斯伯格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缺乏系统研究,而且方法不多,预后差。鉴于此种情况,本文从亚斯伯格症的概述和个案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的亚斯伯格症儿童及其家长、老师有所帮助。

一、亚斯伯格症概述

亚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以下简称AS)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奥地利小儿科医生汉斯•亚斯伯格最早于1994年发表论文对此病症进行了论述。但因为二战的缘故,这篇论文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及1994年美国疾病诊断分类第四版(DSM-IV)将AS正式纳入全面发育障碍的总目内,AS才开始逐渐的广为世界知道,相关的研究也开始慢慢多了起来。

1.AS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率

AS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能确知,但相信与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问题有关。有相关资料显示,罹患AS的几率为0.7%,即平均每一千名新生婴儿会有7名婴儿是患者,多见于男性,大约占75%的比例。但AS本身的诊断仍存在争议,所以这些数据只能作谨慎的参考。

2.AS的主要特征

AS儿童的智力发展通常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有些还高于平均水平。他们的主要困难在于社交和人际沟通方面。一般认为,被诊断为AS的儿童需满足三个条件:社交困难、沟通困难、固执或狭窄兴趣。

通常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除了口头语言,还会从语调、表情、手势、情境等来揣摩领会他人所真正要表达的意图。但是AS儿童缺乏这种能力,他们无法读懂说话人语言背后的真正涵义,不能理解同样的语言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涵义,对于谈话中的双关语,更是感到费解。如果对AS孩子说“妈妈头痛得快要死了”的话,他们会因为以为妈妈真的会死而万分惊恐。

AS患者喜欢机械性地按固定程式行事,抗拒改变,甚至连走路和坐车都要依照同样的路线。曾经有个8岁的AS男孩因为家门口修路而大哭大闹,并且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肯出门。

AS患者对外部环境感到难以适应,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容易给人一种孤僻、固执的印象。

3.AS与高功能自闭症的区别

AS与自闭症都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高功能自闭症较少智力和语言障碍,常伴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和学习障碍,这跟AS非常相似,所以,常有人将二者等同起来。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者间仍存在着不少差异。一个涉及330个个案的调查研究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言语智商普遍低于AS儿童,但二者的操作智商相差不大;在语言流畅度方面,高功能自闭症比较少有自发性和流畅的表达,而AS儿童的问题则主要在于与人的沟通和互动上;在动作协调方面,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大肌肉动作一般没有什么问题,而AS儿童容易显得笨拙。

另外,在特殊兴趣或天赋这方面,AS儿童和自闭症儿童也显示出了明显的不同。AS儿童的兴趣一般专注在一些逻辑、抽象的思考性问题上,而自闭症儿童则容易专注于机械性的思维上。

二、个案分析及辅导策略

以下个案均来自广州某专门针对AS儿童的特教小组,该小组共有8名AS儿童,年龄在4~10岁间,每个孩子均由固定的老师辅导。每周1次课,每次课60分钟,持续4个月。

1.个案1

小A,男,6岁,就读普通幼儿园,聪明,母亲还为其请了英语和钢琴家教,成绩都不错。小A学业无碍,但眼神交流困难,他还喜欢转圈,即使转很长时间也不会觉得头晕。

为了让小A学会眼神交流,辅导老师每次在跟小A说话时,都会用手指着眉心,要求小A“看着老师的眼睛说”,如果他做不到,就继续重复并且限制他做其它事情,一旦他有目光接触,就马上给予鼓励和奖赏。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到课程结束时,小A已经可以和老师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

很多AS儿童天生喜欢转圈,但辅导老师希望小A能学会在转圈前判断时间和场所是否恰当。当小A违反时,老师不要求他立刻停止,而是跟他做个约定并简单清晰地说明理由,譬如,“上课时间不可以转圈,请你在数完5个数后停止”。在辅导老师的耐心坚持下,小A慢慢接受了这种规则,在后三分之一的课程里他转圈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

2.个案2

小B,男,10岁,个子高壮,就读普通小学二年级,成绩中等。小B不太会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需求。

为了帮助小B,辅导老师在小组活动时专门开设了几堂心理剧场,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场景,耐心教导简单必要的社交规则,让小B通过角色扮演,学会正确表达请求。同时与小B的班主任沟通,请老师向同学们解释小B的特别情况,了解小B在表达方面的困难,给他多一些宽容和帮助。

3.个案3

小C,女,5岁,未上幼儿园,由小姨在家辅导。小C面目清秀,时常面带笑容,语言表达流畅,喜欢自言自语或是不厌其烦地给别人重复自己编的故事,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C虽然表达流畅,但却很难进行互动沟通,思维刻板,抗拒改变。

辅导老师发现小C对视觉方面的讯息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导过程中比较多地采取看图片说故事的方式,将要讲授的内容编成故事,画成图片耐心讲解。对此小C很乐于接受,偶尔还能参与到编故事中来,学习速度比在家中时大为提升,成绩令人鼓舞。

三、小结和建议

1.因人而教,耐心坚持

每一位AS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障碍程度及表现方式都不同,再加上个性、能力以及成长经历的分别,个别差异极大,没有哪种方法可以适用所有的AS儿童。AS儿童因为先天的原因,很多事情难以领会,很容易使家长和老师感到挫败和恼怒。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主动了解学习AS知识,真心体会他们的难处,理解他们的“冒犯”和“顽皮”并非故意。多些宽容、爱心和耐心,根据每位AS儿童的特点,发展出适合的教育辅导方法,帮助他们成长。

2.摈除偏见,接纳和欣赏

在获知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AS后,几乎每一个AS父母最关心的就是这种病是否能治愈。在笔者看来,这就好像是在说人都有一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正常,达不到就是不正常。其实如果要比记忆力、比坚持、比专注,我们都比不上AS和自闭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正常人反而是“残缺”。所以,对于AS儿童,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他们变得和其他人一样,而是帮助他尽量适应这个社会,运用他自己的特长生存下去。事实上,有不少杰出人物都是AS患者,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沃尔夫冈•莫扎特、比尔•盖茨等。

3.加入自助团体,获取支持和力量

辅导和培养AS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任务,特别是AS儿童的父母,往往感到心力交瘁和茫然无助。除了到正规的机构接受专业的指导外,家长们还可以加入到当地一些由有经验的AS儿童父母发起和组织的自助团体当中去,获取经验和支持。在这样的团体中,家长们彼此处境相似,更容易获得理解和帮助。

猜你喜欢
个案自闭症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关于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创新研究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