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2009-06-20 03:11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鼠交流课堂

李 凤

在课堂教学中,除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外,更重要的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实质性的交往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下面是我的教学所得,愿与同行共勉。

一、“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活动的特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规范者、服务者,而不是知识的给予者,学生的活动方式主要是看、读、思、议、练、做、猜、说、写、查等,课堂活动的理想表现特点为教学方法活、教学手段活、课堂气氛活;学生会看书、会思考、会提问;教师少讲、少问、少写;学生多思、多问、多议、多做、多练,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活动的要领

1.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读书、查询资料、动手实践等自学形式,指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开始时,教师通过每节课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一种“问题氛围”,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品格,后来发展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三要有思维含量,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出答案的问题少些、经过思维加工可找出答案的问题多些。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研究讨论、实践操作和练习应用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学生,注意及时调动和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最大可能的扩大学生各种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做到“五步”: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恰当运用合作研讨、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研讨和交流时,注意营造自由商讨的气氛,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见解;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大胆表述,注意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加强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并能充分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分享合作的快乐,达到共同提高、发展、进步,即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共处、发展”,让他们生动活泼、健康主动的发展。

三、“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

1.课前自主感知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做初步的感受、领悟和理解,要求做到读、思、记相结合:读所要学的内容,作必要的勾画;思考课本上的思考题、练习题,自己先行解决问题;记下要点、疑点、难点。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预习提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和表达。如“伴性遗传”一课设计预习题纲为:(1)什么叫伴性遗传?(2)写出男女正常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性。(3)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遗传现象如何?(4)为什么色盲总是男多于女?这样的问题不会使学生“爬上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是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交流、讨论

在学生已获得知识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进行交流:(1)关于这节课的内容,你已经掌握多少?(2)你还有什么疑惑?(3)你还想知道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言、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梳理,编写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继续讨论(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最后,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如:学习“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一课时,可提出:(1)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吗?(2)先天性疾病一定是传染病吗?(3)爱滋病、血友病分别属于哪一类疾病?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传染病三者的区别。接着还可讨论:(1)健康人应如何生活?(2)遗传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实现优生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要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环境保护、禁止近亲结婚等。这比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或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讨论、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每位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成果就可以被大家所共享。

3.课后拓展训练

教学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学生的课内兴趣向课外延伸,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事物,能自觉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之后,能分析回答:在夏季晴朗的白天为什么7—10时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为什么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为什么14—17时的光合作用不断下降?也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在甲.乙.丙三个密封的玻璃罩内,分别喂养小鼠。甲罩内只关小鼠;乙罩内除小鼠外还有一盆长势良好的绿色植物;丙罩内比乙罩内多放了一杯氢氧化钙。在阳光下,培养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下列不同结果:(1)甲罩内小鼠死亡,乙罩内小鼠和植物都正常,这是因为——。(2)丙罩内小鼠和植物都趋于死亡,这是因为——。还比如学完“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后,在学生已经明白影响绿色植物生长的五大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结合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假如你在玻璃温室内种植蔬菜,请根据学过的知识,谈谈怎样提高蔬菜的产量?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激发了探索问题的强烈愿望,由此引导学生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这样就可以做到“课虽尽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

四、“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践产生的效果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立足学生发展,体现教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为总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讨论,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学习惯,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合作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并对学生进行调查以及学业成绩分析都证明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真正体现了师生间实质性的“交往、互动”,也实现了新一轮课改的目标。

新标准?新理念?新课堂。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特别是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更要站在课改的前沿,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生物科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鼠交流课堂
如此交流,太暖!
欢乐的课堂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肠道细菌改变小鼠更难克服恐惧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宠物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