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祥洪 陈宝祥 赵宜奇
江苏常州一中的姜毓洲高中毕业后,被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录取,还获得了该大学3万美元的奖学金,这在华人大学生中是寥寥无几的。临行前的某一天,他应邀来到母校常州一中与同学们谈自己的人生心得。他说,年轻人要适当地唱唱高调,“秀秀”自己,因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是一件坏事,也无关品德……别具一格的导入语对大家产生了观念上的冲击。
自信源于“把不擅长的事情做好”
围绕“成功与成长”的话题,姜毓洲认为成功就是做让社会和自己同时得益的事,而成长则是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循序渐进的成功。世间无捷径可走,而失败与挫折又常伴左右。他希望大家要养成一种健康的心态,笑看成败。他曾经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一个人采访哈佛大学的董事长,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他表现得高调而自信。别人问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勇气,他说:“我想顶多只是被对方拒绝,可即使那样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面对失败我不在乎。”
在谈到“自信”时,他强调“要有一颗冠军的心”,而变得自信的方法就是“把不擅长的事情做好”。他建议同学们不要在意教改班和普通班的称呼,而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不要让班级阻隔了自己的发展。他说自己五音不全,却有勇气竞争学校“文娱部长”一职。他认为,在国外,一个CEO也许并无特长,但只要能发现人才,并把人才组成一个团体解决实际的问题,他就是一个优秀的CEO。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尝试很冒险,却能逐渐增长自信。
“后悔当初不用功”不值得同情
姜毓洲还认为,留学不是很轻松地到国外去生活,外国的大学生也许活得比中国的大学生还要累,但留学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让自己更快地成长。留学者留学国外,首先会有新鲜感,但是很短暂。之后更多的是孤独。这时,留学者就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和人交流。他常听到有人说“后悔高中没用功,后悔大学荒废了学业”,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值得同情,因为人生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都会羡慕别人成名后的光环,却忘记了别人成名背后的辛酸。
要知道玩为何物
他认为,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是一块泥巴,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多交友可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出去走走可以开阔眼界,多读经典可以品味有深度的生活,看动漫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哪一种方式都能让自己成长,包括玩,但玩也要玩得有技巧,玩得有意义,玩得高调和有思想。他自己就很会玩,一有机会就热心参加校内外的活动,比如:他曾参与某个电视台的节目策划,递交了大型节目策划单,不是为了出成果,而是觉得这个过程很好玩。他发现只要投入进去了,就总能做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