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登山意味着在野地里艰难前进,自己带着最低限度的装备,依靠自己或登山同伴的力量”。曾首创一人登上世界全部8000米以上高峰奇迹的意大利人莱茵·霍尔特梅斯如此理解登峰运动。然而现在,在商业大潮面前,登峰运动本身的真谛却在遭遇“污染”。
今年5月,仅具有5600米登山经验、按惯例根本不应获批攀登珠峰的江苏富豪吴文洪遇难,引起人们对这种“金钱登峰”的关注和质疑。这样不该攀登而攀登所产生的悲剧,近来在世界各地都会发生多起。被称为“登峰姐妹运动”的极地探险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商业化一幕:原本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极地探险,在上世纪80年代变成只消一张高价机票就可完成的“留念式探险”,当1979年11月28日,新西兰航空公司的南极观光飞机机毁人亡,并导致这项“商业极地探险”搁浅几十年时,舆论曾感慨,金钱的征服终究不是真正的挑战自然,挑战极限,登峰运动何尝不也是如此?
霍尔特梅斯纳感慨道,如今登珠穆朗玛峰变得“比什么都容易”:无论南坡还是北坡,大本营都已俨然一座商业化的集镇,汽车甚至飞机都可直接抵达,而在当年,哪怕攀登4700多米的勃朗峰,为了将物资背上大本营,登山者就得忙上1个多月。现在,从大本营到峰顶,登峰者攀登的每一步都在电子地图上标定,专业化的向导、精密的GPS定位仪和无所不在的海事电话,还会随时修正你的路线。而在当年,登山者不可能、也不屑走前人走过的路,总会不断探索新路。
如今,当登峰圣地尼泊尔为了商业目的将登峰限额扩大4倍、费用下降50%;当有钱的登峰者可以不用自己背物资,不用自己探路和修建前进营地;当原本远离人群的极限运动,日益变成闪光灯下的运动秀,对于真正的登峰爱好者而言,这项运动已经“变质”了!因为无需艰苦的锻炼,无需意志力的较量,无需挑战大自然和未可知的世界,无需循序渐进积累经验——你只需有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