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

2009-06-19 04:26宋国学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用人单位机会

宋国学

[摘要]本文基于可雇佣性开发的“全面性”视角,从整合工作体验与课程学习、在课程中嵌入可雇佣性开发、提供工作体验机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项目和开发职业生涯技能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同时也渗入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可雇佣性开发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106-03

一、引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主题。这一概念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和重新就业(必要时),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中国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将2007年确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从战略高度重视了可雇佣性开发。但目前现状如何,在学术界还缺乏系统的调查。

目前国内更多注重贴附式开发(如就业指导)的研究,而缺少对嵌入式开发(即在专业教育中包含就业教育)的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些不足。国际研究重视从学生角度获取资料,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反馈是可雇佣性开发质量保证过程的重要方面,也是可雇佣性开发绩效衡量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基于“全面性”的视角,参考国外相关指标,从学生主体角度,考虑中国高校特色,从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包括在课程中嵌入可雇佣性开发、提供工作体验机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项目、整合工作体验与课程学习、开发职业生涯技能。采用利克特5分量表,问题是“您学校、院/系、教师在开发可雇佣性(与就业相关的素质)时安排下列活动及其程度进行评价”。在每一评价指标后可供选择的有“完全没有、很少、一般、经常、很多”,给予的对应分值为“5、4、3、2、1”。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毕业生。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前者会结合就业中的体会,从“实用性”角度评价,对于教育工作者更具有实际价值。本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92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94份,有效率为96.5%(见表1)。他们的工作单位分别在天津、上海、北京、‘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等16个省市。

二、可雇佣性开发状况分析

从总体看,整合工作体验与课程学习、在课程中嵌入可雇佣性开发略为一般,而其他三个方面活动开展得更少(见表2)。

1.在课程中嵌入可雇佣性开发。在课程中嵌入可雇佣性开发是目前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大力倡导的就业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式,它将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但调查发现中国高校在这方面仍然比较欠缺(见表3)。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是与专业教育相分离,是贴附式开发,而不是嵌入式开发。可雇佣性的提升应是大学各个学习阶段都关注的事情,这个问题只有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得到解决。尤其在通用技能方面(如社交、沟通、礼仪等)的评估最为欠缺,这也是企业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缺乏通用技能的主要原因。当高等教育还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教育的侧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培养问题被放到了学生就业以后去解决。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仅仅有专业能力,毕业生已经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立足。所以大学应该重视通用能力的培养。发达国家实证的可雇佣性技能构成说明通用能力是其强调的重点。

2.提供工作体验机会。提供工作体验机会中除了提供机会允许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内容、评估过关键的可雇佣性技能略高于3分外,其余都是很少开展的活动(见表4)。这也进一步说明学校较重视理论层面的教育,不太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传统的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强调的重点并不是从学习到现实工作的迁移,而且工作体验也是有限的,在体验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创新。工作体验机会的提供也与社会态度有关,比如用人单位比较欢迎重点院校的学生,因而给这些学生提供的工作实习机会就更多一些;也与学校的培养环境相关,比如综合性院校的学生比专业性院校的学生在接受其他学科方面的影响更多一些。对于企业等组织来说,有必要与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密切合作,促进学生对可雇佣性的认知、重视和开发,为高等教育机构、学生个人认识可雇佣性建设的重要性提供现实土壤。

3.用人单位参与课程项目。用人单位参与课程项目的程度不够(见表5)。这主要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沟通问题。其一,高等教育机构总是假设自己的开发与市场需求是能够匹配的。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必然会造成高等教育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不一致,容易造成高校和企业在可雇佣性方面缺乏共同语言,这关系到高等教育机构开发的可雇佣性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其二,用人单位假设可雇佣性开发责任在于学校和学生,这与2006年美国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当务之急是,使教育观念与国际接轨,密切课程设计和现实工作世界的关系,使就业率的提高建立在可雇佣性提升的基础上。同时高等教育机构的外部培训,即对于用人单位的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除了学习必要的学业等相关知识外,了解和获取符合现代社会期望与就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重视全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4.整合工作体验与课程学习。在5项调查中,整合工作体验与课程学习得分为最高,但也仅为3.3。目前专业教育侧重的是技能、学科知识维度,并不是对核心课程三个维度的完整体现。这三个维度应该是技能、学科知识和整合性主题的商业运做,亦即商业过程,运用一个或更多的过程,如商业战略、信息系统、沟通技术、处理技术、商业环境等。这也表明目前中国高校的可雇佣性开发注重的并不是使学生获得胜任能力的过程,这就使胜任的结果失去了基本前提。毕竟学生的时间有限,而且可供现场体验的机会也是有限的(见表6),因此应使可雇佣性教育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景下发生,以解决学习者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利于成果的迁移。

当然,也不否定就业指导这种独立于课程之外的可雇佣性开发的作用和意义,这也为融入课程的可雇佣性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比如学生社团工作,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机会,这本身就有利于工作体验。

5.开发职业生涯技能。职业生涯技能中的重要方面往往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将可雇佣性技能迁移到实际中,这也关系到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职业生涯开发技能活动的展开还没有上升到全员参与的高度,尤其是缺少广大教师的参与,往往是局限于就业指导部门的参与。而现在做得最多的就是在大学生临近离校期间,进行几次职业生涯开发的讲座或培训,这对职业生涯技能的提高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比较有限(见表7),因为有些技能并不是短期就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三、结论

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研究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尽管中国高校在理论上也体现了对可雇佣性全面开发的重视,但实际上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发展模式。当然,高校在开展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实践活动时,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师职称晋升的重点依据主要在于研究成果和质量,而不是可雇佣性项目和课程的设计以及开发活动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革。

(责任编辑:赵淑梅)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用人单位机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没机会下手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有些……